第一次大会发言,委员们都说了啥?快来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0-01-16 11:32

摘要: 1月16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大会发言。

1月16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大会发言。委员们围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热点关键词展开,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加速长三角一体化

要做“三篇文章”

随着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科创资源在 G60科创走廊上频繁流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逐步活跃,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对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的需求日益迫切。


游闽键委员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载体,实现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交易流转信息的互联互通。


无党派界别此前走访了部分科创企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并对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 (上海)平台以及长三角多家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调研后,发现目前在知识产权运营流转层面存在现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各自为阵,无法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等问题。


他建议,由上海知识产权局牵头,建立长三角知 识产权流转协同机制,通过制度设计、产品设计,打破因股权、主管单位以及不同行业所形成的壁垒,以互惠共赢的方式,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运营数据库。


为建立健全长三角一体化制度体系、充分释放一体化制度红利,必须把协同推进法治建设,铸造长三角 “规则共同体”摆上更重要的议事日程。


程金华委员认为,建设“法治长三角”是当务之急。他建议,在 “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下尽快组建执行性的 “法治专题合作组”,结合 《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负责设计规划 “法治长三角” 的未来蓝图与行动方案,并与各地的 “十四五”规划对接,推进协同 的、乃至共同的区域立法,建设长三角特色鲜明的区域法治。


生态绿色是所有发展的基础,做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生态文章”,也是委员们献言的焦点。


蔡放鸣委员建议,推动国土开发保护 “一张图”。切实统筹利用好区域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 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等核心工具,针对跨省界生态保护红线区、太浦河生态保护红线,通过设置缓冲区和协调功能区的目标定位、 完善补偿机制等措施,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在跨界区域上的无缝衔接。


金鹏辉委员则建议建立长三角区域绿色项目库。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套绿色项目认定评价标准,,将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环境效益显著的项目集合起来的项目库;绿色金融就是指为这些项目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服务,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


发挥桥头堡作用

临港新片区创新和产业功能亟待提升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国际上遏制中国发展的暗流汹涌。新片区作为迎接挑战、化解风险的桥头堡,将在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成良委员认为,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新片区创新和产业功能亟待提升。


他建议,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新片区要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创新成果重大突破,抢占国际科技创新制高点。帮助国家做好从科技、经贸到全球治理中的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和参与者转变的各种准备,跳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产业的 ‘低端锁定’。”为此,新片区建设要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扶持。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提出了加快建立“上海实验室”,刘成良对此也提出建议。他认为,可以借鉴国际上各类创新机构的经验,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创建前沿产业集群急需的 “上海实验室”。例如,围绕大飞机、汽车、家电等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先进材料,在新片区建立 “上海新材料实验室”,汇聚材料领域国内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攻坚材料轻量化、强度、韧性和材料疲劳等关键核心问题。并将此创新模式辐射到其它重点领域,为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新模式变革当好探路先锋。


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要优中促优


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为上海地方两会上的热词。赵丽佳委员认为,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已取得显著成效,接下来的工作是优中促优。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88.41%的企业表示进一步增强了 “四个自信”;86.69%的企业对上海新旧动能转换有信心;79.77%的企业表示上海加快 “五个中心”建设, 推进 “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对企业今后发展产生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然而,民营企业近期反映的一些问题也需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提供服务 , 积极破解 。首先是59.81%的企业表示维持现 状 , 对扩大再生产和新增投资有所担忧;77.71%的企业表示经营和税负成本较高,对减税降费仍有进一步期待;其次,营商环境的优化存在 “上热中温下冷” 的情况,部分制度创新在改革落地和政策内容的合理性上也仍存在欠缺,另 有69.55%的企业表示目前相关部门走访调研较多,但解决实际问题较少等。


对此,她认为,必须要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让民营经济在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中承担更大使命、实现更大作为。


倾资源聚人才


打造人工智能 “四大高地”


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既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也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李强书记提出,上海要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聚集的“上海高地”。


徐建民委员针对上海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创新策源动力激发不足、应用示范潜力挖掘不足、制度供给协同合力不足、人才集聚压力认识不足等问题和短板,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强化战略定力,将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实施三大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形成上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激发创新动力,将创新资源聚焦到人工智能基本理论与核心技术研发上,提升上海的创新策源能力;三是深挖应用潜力,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开放水平,率先建立与人工 智能应用相适应的数据共享、业务准入、效果评价等实施规则;四是凝聚制度合力,围绕打造人工智能最佳生态,抓紧构建具有引领性、突破性和针对性的人工智能政策和制度体系。


五是直面人才压力,把引进和培育人才作为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第一要务,将最优政策聚焦到人工智能人才资源建设上。一方面,要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和学科建设,夯实人工智能未来人才基础。另一 方面,要分梯度培育、引入和实施人才计划,在个税缴纳、户口指标、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让各类人才在上海安居乐业。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近百人团队、10个环节、50条个...

5G手机还要不要买?李安民委员预...

第一次大会发言,委员们都说了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