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学】农趣园,让孩子们体验科技的魅力和美妙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弘 发布时间:2019-09-10 14:08

摘要: 新农学校的农趣园,结合生活,科学探索,引导学生“玩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和美妙。

农趣园,不仅是一个新奇的“梦幻空间”,也是学生探究农业科技的“乐趣园地”,更是新农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走进位于金山区的新农学校,大家都会被学校的农趣园所吸引。它不是普通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充满高科技元素。园内由单体温室、连栋温室和露地种植区三大区域组成,集“基质栽培、水栽培以及气雾栽培”现代农业三大无土栽培方式于“一身”,俨然是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的微缩版。它不是普通的“菜园子”,而是充满诗情画意。园内种有品种繁多的植物,如太空植物、养生蔬菜、香料植物、多肉植物,各种果树、葫芦等,生机盎然。在“一帘幽梦”的小竹屋里,锦屏藤缠绕,细长气根如丝垂坠,如梦如幻。


结合生活,科学探索


新农学校建设“农趣园”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农村的孩子要有农家的品质和才干;二是学校要让学生拥有能够对未来生活产生切实影响的现代农业视野;三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识农立志”的“作为天地”。


据介绍,这个从2014年开始兴建的农趣园,旨在引导学生“玩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充分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和美妙;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并在亲近农业的过程中,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做到识农、知农、爱农。为了更好地给孩子探究植物微观世界的奥秘打开“通道”,紧挨着农趣园,学校又建设了植物探秘实验室——师生心目中的“农研所”。


在《蚕宝宝的生长奥秘探究》课程学习中,每天总会有学生围着教师问这问那。当有小组发现蚕宝宝数量一夜间锐减时,可忙坏了他们,有的找到自然老师,有的请教饲养过蚕宝宝的同学,还有的自己上网搜查资料。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比较,他们终于发现了蚕宝宝破茧成蝶的奥秘,并兴奋地写下了“养蚕”观察日记。


姚俊杰等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小项目《多肉植物两种叶培方式的对比研究》,利用生活中的塑料瓶、棉线、海绵等制作植物栽培容器,进行基质栽培和水栽培不同栽培方法的对比探究。张歆若等同学,在学习中了解到酵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酵素并开展酵素对种子萌发率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探索有效处理家庭厨余垃圾的方法和措施。


课程设置,循序渐进


“乐哉·农趣”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与多样性,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启蒙课程、面向兴趣学生的发展课程,还有面向个性学生的特长课程。以农趣园为主导性资源,以植物探秘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自然实验室、劳技室等为支持性资源,每个层级有2-3个课程,每个课程又有3-4个科目。


“乐哉·农趣”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实现了“九年一贯”学制的顶层设计。以培养振兴乡村的未来“小农人”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同一课程在课程内容实施中呈螺旋上升,同一课程在内容学习安排上有层级。如《本草》课程,小学学段重在了解中草药基本知识,而初中学段重在理解药食同源的概念。又如启蒙课程《种子的萌发》,小学低段了解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变化,小学中段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小学高段和初中学生则要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识农立志,报效桑梓


出生安徽的林梦响同学,在参加学校“土壤改良”项目活动中看到特别疏松的蚯蚓土,了解到蚯蚓种养模式既能让土壤疏松,又能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改善蔬菜的品质时,她对蚯蚓土养殖特别投入。原来,她想把学到的新技术带回老家教爷爷。她说,有了这技术,爷爷在自留地里可以轻松种蔬菜了,他常常挂在嘴上的“现在泥土越来越硬,我都要锄不动了”肯定没有了。


面对农趣园内连栋温室中的灌溉用水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同学们创作灵感不断涌现,DIY制作了“五代”喷泉。张菲菲等同学想到家乡种植方式比较落后,用电比较难,但山区水系又比较密集的特点,他们在第五代节能感应喷泉的基础上又研发了一个可以在较大落差的河流区域运用的“智能浇灌系统”——“全自动浇灌系统”(配落差式发电装置),要让它为家乡种植业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特色教学】农趣园,让孩子们体验...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