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何悦教授:直“面”挑战的70后“刀客”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发布时间:2019-08-12 17:00

摘要: 70后何悦,年纪轻轻,就独当一“面”:他是诊断治疗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大咖,九院著名的“一把刀”。

[人物聚焦]


何悦,1973年出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领域医学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攻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诊治与功能重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以及放射性颌骨坏死临床诊治与病因学研究。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曙光奖获得者,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科委启明星,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学者。目前担任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执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常委及学术秘书、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S.O.R.G中国区执委、国际颅颌面医师协会委员、国际穿支皮瓣医师协会委员、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FellowinActive、国际口腔癌协会Fellow、中国康复医学会再植和再造学组委员、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健康传播大使和上海市会议大使等社会兼职。


近年来,作为第一负责人,何悦医生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教委、科委、卫计委、人力资源处等课题共15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55篇;主编学术著作2册,副主编1册,参编7册;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


专家门诊:周一、二上午(南院)

特需门诊:周三上午(北院)


[名医风采]


国家临床重点学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市劳模、优秀学科带头人……70后何悦,年纪轻轻,就独当一“面”:他是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方面的顶级专家,在放射性颌骨坏死的研究以及应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治疗口腔颌面部疾病领域,建树颇丰。


在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何悦称得上是个研究型临床人才,是有名的“一把刀”,他技术全面,医术精湛,有着不俗的“战绩”———独立完成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的根治及同期显微重建手术1800余例,手术成功率高达99%以上。可他看重的,却是自己对口腔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做出了多少贡献。20多年来,他率先开展以穿支皮瓣为基础的口腔颌面部重要器官,如舌、上下颌骨等组织的系统重建;建立放射性颌骨坏死疾病的早期诊断预警体系;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此类疾病的“BS”新分类;针对此分类的不同临床分期提出早期抗纤维化和再生治疗模式;发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完善了对晚期此类患者以外科为主导,“3D打印”和“数字化外科”为辅助手段,重建功能为主要目标的治疗体系……


何悦说,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学科和学校的支撑,我只是侥幸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确,何悦很幸运,他所在的市九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是国内最强的,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这里人才济济,大咖云集,更是先后出了两位中国口腔外科界泰斗级“院士师徒”———邱蔚六和张志愿,其中,张院士正是何悦的博士生导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手术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张志愿院士是这么评价何悦的。


“医德高尚,医术卓越,两位院士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仁心仁术,让我受益无穷。”何悦说。妙手回春,解救苍生,无论哪种姿态,一人一剑,就是侠客。在70后“刀客”何悦的心里,邱蔚六和张志愿就是那样的大侠,“他们是我前行的明灯,指引我不断攀登医学的高峰。”


70后独当一“面”


何悦是个学霸,在上海交大附中上高中时,就心心念念想要报考交通大学船舶系,将来造船、造航母。后来却歪打正着,念了医科。当时颌面外科还比较冷门,在选二级学科时,很多医学生都会选修复和正畸那些看起来“钱景”光明的专业,何悦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颌面外科。何悦认为,口腔外科是口腔医生里面成就感最强的。头颈部肿瘤无论从部位还是到病理类型,其复杂程度都是全身其他部位肿瘤所望尘莫及的。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又以其涉及专业面广、中西结合等特色,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式口腔颌面外科”。就像邱院士说的,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有“三多”,即涉及病种多、病员多、实践机会多。而邱老的中国口外走“三化”之路———个性化、本土化和国际化,也深深影响着他。


翻开何悦的履历,1996年大学毕业,200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学位。从2005年到2010年,他勤学不倦,上下求索,先后赴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瑞士、德国等国访学和交流。何悦在不停地“走出去”后发现,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国内的社区医院建设还很落后。早期口腔癌经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80%,很多早期检查如果能在社区落地,可以避免不少悲剧。在核心的基础科研、医疗设施、科学探究精神等方面,国内外的差别也很大。许多年来外科医生一直在埋头看病、开刀,没时间思考、研究,人人被飞速的时代列车裹挟,脚步已经超越了灵魂。“静下心来,心如止水,才能开好刀;心无杂念,淡泊名利,才会沉浸到科研中。”


做了一两万台手术,何悦还是喜欢挑战高难度,“那种有惊无险的感觉,让人满足,有种成就感。即便做20几个小时的手术,也不觉得辛苦。”


2011年12月,一位有着20多年糖尿病病史合并尿毒症的老伯,慕名找到何悦,这无疑是个棘手的病例,但何悦决定接受挑战,为其进行肿瘤切除手术。不料,2014年7月,老伯左上腭粘膜突发大面积糜烂,病情恶化,再次向何悦求救。这样的病例国内并不多见,再次手术,风险极大。何悦及其团队集多科之力,又一次成功地为患者实施了“左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有时候,外科医生的手术刀速度总是赶不上肿瘤的生长。”何悦说,现在困扰他的不再是手术技术本身,而是一次再完美的手术,对恶性肿瘤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来说,也可能只是一场无用功。“如果手术无法治愈,我们就需要另辟蹊径,寻求突破。”


“我的创造力来自患者”


采访何悦时,他手里正捧着一本自己主编的“穿支皮瓣”学术专著。上个周末,他刚在武汉大学办完“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学习班,就匆匆赶回上海,门诊、手术、科研、讲课……又开始新一轮的连轴转。从2015年至今,何悦主持的这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已经办了四期,全国100多位医师得到专业培训,无数肿瘤患者受益。将穿支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用CT造影技术结合穿支皮瓣进行口腔颌面部的肿瘤术后重建,只是何悦诸多临床创新中的一次漂亮的“成果转化”,熟悉何悦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喜欢在手术台上挑战高难度,更擅于总结经验,将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造福患者。


“我的创造力来自患者。”何悦说,中、晚期口腔癌的5年存活率在50%左右,但是和肺癌、胃癌比,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对人的精神摧残却是最残酷的,你想象下,切除脸上任何一个器官,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不仅造成患者言语、吞咽、呼吸等功能障碍,而且会摧毁他(她)活下去的勇气。“切掉很容易,修复更考验医生的智慧。”


因为痛着病人的痛,何悦总能在手术中得到灵感,在科研上创新突破: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对下颌骨缺损进行形态和功能修复,其“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的研究和应用”,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外首次应用直线加速器放疗建立山羊放射性颌骨坏死动物模型,有利于对此病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病因学研究,并应用数字减影技术下的干细胞治疗进行动物实验,该项目获2项国家自然基金;开展应用游离皮瓣修复颌骨缺损,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和新型手术方法(如折叠腓骨、穿支皮瓣等),进一步完善高难度颌骨缺损患者修复的外形和功能,相关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发表于相关领域的国际权威SCI期刊上,并获得第90届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年会“OutstandingAward”。


通过对放射性颌骨坏死长达10余年的研究,何悦带领团队提出了该疾病新的分类分期系统,作为牵头人联合国内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制定了“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被誉为“放射性颌骨坏死的中国标准”。


何悦认为,研究是无止境的,更深入的探究才能揭示疾病的本质。基于该疾病的分类分期系统,他和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分子病因学诊断系统及临床发病预警模型,相关成果被授予华夏奖二等奖等殊荣。


唯有热爱并且全力以赴


何悦高高瘦瘦的,俊朗帅气,温润谦和,说话不紧不慢的,有股子书生气,也有着他这个年纪少有的沉稳、果敢、缜密、坚韧。据说,科室里有不少他的粉丝,大家私下议论:何医生长得帅,又非常自律。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怎能不让人欣赏敬佩。“何教授手术、科研、教学,样样拿得出手,医术精湛,勤勉谦逊,对自己近乎苛刻的严格,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细致,说实话,我们年轻人都没他那么拼。”说话的刘忠龙博士,跟了何悦6年,博士毕业后目前留院做住院医生。


何悦通常早上7点半到医院,晚上很晚才下班,有时手术后再加班组织科研讨论。哪怕有几次早回去,也要看文献,不能落下知识的更新。科研、教学等各种事情都得熬夜干完,凌晨12点、1点睡觉成了常态。何悦淡淡道,平均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目前的生活质量并不高,身体也在不断透支,感到很累很辛苦,但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业。


何教授的专家门诊总是一号难求,一般专家一个上午只能挂30几个号,但是他通常会看四五十个病人,对患者的“加号”有求必应。有时忙完南院的门诊,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就赶到宝山的北院去做手术了。“最夸张的是,遇到连着几天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何医生会中途从外地特地飞回来看门诊,再掐着时点赶当天下午的其他会议。他常说,病人大老远从外地赶过来看病,不容易,要换位思考。”何悦助理说。


何悦不仅医术高超,而且理论扎实,甘为人梯,诲人不倦。他39岁就当上了博导,承担起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七年制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研究生及本科生教学任务,并直接培养了博士生6名,硕士生10余名。主编和参与编著《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的应用》、《Advancesin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手册》、《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手术学》等口腔颌面外科权威书籍。他也于200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和理论授课优秀奖,201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骨干教师计划”。


何悦常说,医生要正直,要有所坚持。一个人怎么样都不可怕,有韧性的人才最可怕。在他的培养下,一批具有高尚医德、创新意识、精湛医技的医生成长为科室一线的骨干。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名医】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