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健康】颌骨缺损:从“形态修复”到“功能重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陈平 发布时间:2019-12-27 16:13

摘要: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项目组率先提出“功能导向的颌骨重建”理论,创建关键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

颌骨是面中部和面下部的骨性支撑结构,包括上颌骨与下颌骨,容纳上下牙列,参与构成口鼻腔及眼眶,毗邻颅底,颈动脉等关键组织结构。颌骨缺损是颅颌面部首位致残、致畸的疑难疾病。颌骨形态复杂,重建手术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目前仍停留在形态修复,缺乏规范及评估,主要依靠医生经验,重建效果参差不齐。如何重建缺损颌骨解剖外形和生理功能仍是国际性难题。我国颌骨缺损患者数目多,病情复杂,重建率低,功能缺失导致绝大多是患者无法走向社会,严重影响民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项目组经20余年的研究攻关,率先提出“功能导向的颌骨重建”理论,创建关键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


提出功能导向的“四段式”新策略


通过对东方人群颌骨形态大样本数据库的分析,提出功能导向颌骨重建的“四段式”策略。与传统术式相比,更利于恢复正常牙弓形态,获得咬合生理位点,实现咀嚼功能重建。应用该方法完成重建病例万余例,使复杂的颌骨重建术从随意无序走向规范有序,术后牙种植率居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组通过医工结合共同研发专利配套器械,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重建精度,简化手术程序,缩短手术时间。相关成果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创种植牵引“一体化”新技术


腓骨肌皮瓣占血管化骨瓣的近80%。腓骨宽度为1.0-1.5cm,仅为下颌骨高度的1/2,难以满足牙种植的需要。目前国内外解决方案需要实施4-5次手术,一期腓骨移植重建外形,二期垂直向牵引成骨,稳定后拆除牵引装置,进行牙种植,历时2-3年,耗费数十万元,绝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种植牵引腓骨增宽技术开创性地将牙种植、牵引成骨与腓骨移植融为一体,1次手术达到了传统4-5次手术的疗效,缩短疗程2年以上,实现了下颌骨从“形态修复”到“功能重建”的重大突破。通过对DID表面改性获得类骨小梁微纳结构,显著促进骨结合,提高了初期稳定性,使植入成功率从70%提高到94%。该项技术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被编入全国统编教材《口腔种植学》。相关成果获得授权专利4项,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建立数字外科的“一站式”新平台


复杂的颌骨重建手术对操作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技术难度大,往往取决于医生经验,水平参差不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项目团队自主研发融合术前个体化设计、导板制作及术中导航的“一站式”数字化平台,打破国际技术壁垒,解决了软件碎片化及不兼容的难题。基于该平台,创建“咬合位点引导的颌骨重建”及“导航引导的穿颧种植”数字化技术体系,显著降低操作误差,提高手术安全性,实现个体化、精准化、功能化的颌骨重建。并在国内率先开发“颌骨手术仿真培训系统”,规范了操作流程及技术标准。上述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


功能引导的颌骨重建技术理论体系的建立,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成为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和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颌面肿瘤与修复重建培训中心,累计在国外举办相关专题学习班12次及手术示教24次,国内举办国家级继教班83次,培养了国内外医生2280名,包括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及日本等国家的专科医师87名。相关技术成果授权专利共21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并获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相关技术在26省市45家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受益患者6万余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颌骨重建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


责任编辑:孙明敏,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大咖说健康】颌骨缺损:从“形态...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