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上海市小儿先心病研究所所长刘锦纷:别人不敢收的先心病患儿,他为何当“宝贝”一一接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发布时间:2020-01-17 09:41

摘要: 新生儿、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心脏肿瘤等各种罕见先心病患儿,别人不敢收,刘锦纷当“宝贝”接下,年近古稀宝刀未老守护“童心”。

【名医名言】

从医行善,守护童心。

特需门诊:每周三上午




【人物聚焦】

小儿心胸外科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3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新华医院副院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现任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外科学分会第十四、十五届心胸外科学组组长,卫生部新农合先心病项目专家组成员。


2008年成为美国胸腔外科协会会员(AATS)、2010年起任世界小儿心脏外科协会管理委员会委员和《World Journal for Pediatric and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杂志副主编。主译《小儿心脏外科学》、《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综合治疗学》、《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等专著。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40余篇,负责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项目子课题、卫生部行业基金等国家重要基金6项。


从事小儿先天心脏病、小儿胸外科疾病的一线临床工作40余年,主刀各种先心病、胸外科手术超过6000余例,其中复杂手术超过80%;为新生儿复杂先心外科、功能性单心室、三尖瓣下移畸形锥形重建、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儿童纵膈肿瘤及漏斗胸治疗领域权威。曾获得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宋庆龄樟树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7-2009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医学特殊贡献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


【名医风采】


周五,早上8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7楼会议室,二三十个心外科医生,盯着大屏幕的患儿疑难病例,正在热烈讨论着。刘锦纷中途退场,接受我的采访,10点还有一场手术等着他主刀。看不出来,68岁的他,仍思维敏捷,神采飞扬,充满斗志,岁月的刻刀似乎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应有的痕迹。“这都是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活力,我喜欢孩子,热爱手术台,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年轻,有干劲。”刘锦纷说话时,双目湛然有神,笑容真挚,宛若孩童。



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查房,下午五六点下班,每周三上午特需门诊,一周保持两、三台手术,每月飞海南指导贫困儿童先心病手术、组建心外科团队,闲时还笔耕不倦、出书写作……一周7天排得满满当当,这是中国小儿先心病大医刘锦纷的日常。行医近半个世纪,他依旧保持一颗少年般的赤子之心,“修复孩子的一颗心脏,就相当于拯救一个家庭。” 刘锦纷想用双手,换无数患儿一辈子的锦绣缤纷。

人的心脏和拳头差不多大小,而新生儿的心脏更小些,只有鸡蛋那么大。刘锦纷有一双巧手,从小玩刻刀,钻研篆刻书法,又拿了半辈子的手术刀,他戏称自己长了一双手艺人的手,就是喜欢做精雕细刻的活儿。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心怀慈悲的仁心仁术,让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者,依旧顽强地站在拯救小儿先心病的第一线。

勇于挑战,守护童“心”


刘锦纷,曾任新华医院副院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如今是上海市小儿先心病研究所所长,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领域,他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顶级大咖:他在国内率先实施“锥形重建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 ,首创“非体外循环下的腔肺吻合术”、“左心发育不良一期镶嵌式治疗”等高难度手术技术,填补数项空白;他率先将国际领先的微创技术应用于小儿肺动脉瓣闭锁的治疗;他开创国内同种带瓣血管矫治小儿复杂先心病先河;他是中国勇于做连体婴儿大动脉转位手术的第一人;他应用3D打印技术为cantrell五连症患儿再造胸骨;他成功完成数例“单心室转化为双心室”手术,是中国“双心室拯救计划”的创导者和参与者……


刘锦纷喜欢挑战,新生儿、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心脏肿瘤等各种罕见先心病患儿,别人不敢收,他都当“宝贝”一一接下。“不去碰就永远不知道行不行,总要给生命多一次机会,无论成败,治疗经验都很宝贵,也许下一位患者就能从中获益。”也正因如此,他的门诊汇集了来自全国的心脏复杂疑难患儿。


这种创新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刘锦纷是68届初中生,被称为“老三届”的一代人。16岁下乡到黑龙江,艰苦的生活磨砺了意志,勤奋吃苦、执着忘我、勇于开拓,成为跟随他一生的财富。


1972年,一心向学的刘锦纷成为工农兵大学生。1975年,他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来到恩师丁文祥教授开创的新华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时,科室组建还不到两年。1976年参与唐山大地震医疗援助的一年,让他坚定了一生悬壶济世的志向……


刘锦纷记得,1978年,新华小儿心胸外科建成了拥有16张病床的独立科室,每年实施简单心脏手术约100例,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为了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回国内,1990年代,他先后到美国、英国、以色列学习,在那个阶段,新华医院小儿心胸外科的年手术量从100例飚升至500例,逐步站稳了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学术领先地位。


20世纪末,新华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整体搬迁至位于浦东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后,开创了一个“心”纪元。2007年,心脏中心大楼落成启用,成为中国最大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临床治疗中心。在刘锦纷的带领下,如今该中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儿科先心病诊治中心,可实施各种复杂性CHD手术,包括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TGA、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以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各种复杂病人。


“2019年我们共实施3800多例先心病手术,其中60%以上是复杂心脏手术,外省市患儿占90%多。”刘锦纷如数家珍道,如今,科室拥有130张床位,250个医护人员,人才梯队完整、精干。而让他最自豪的是,在当儿医中心院长时,中心盖起了两栋楼——国内一流的小儿心脏中心和血液中心,成就两大王牌学科,为两大学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心向善,为爱奔走


“大多数的先心病患儿可根治,这些孩子的一生都可能因为一次手术而改变。但是,不少家庭因为贫困,不得不放弃手术。”这让刘锦纷十分惋惜和痛心。


有一年春节,他在门诊门口遇见一位暗暗哭泣的妈妈,她来自贵州山区,孩子患有严重的先心病,没钱做手术,只能抱着孩子哭。刘锦纷开始四处奔走,想要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他想起了在美国留学时,看到手术室外默默安抚家属的社会工作者,受到启发,于是,率先在国内建立医务社会工作部,用募集的资源为贫困患儿量身定制了多种救助方案,平均每年救助300余名患儿,至今共救助6000多例。


近年来,刘锦纷更关注偏远地区儿童的健康。作为卫生部“新农合”专家,他负责华东地区“提高农村儿童先心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各项工作。为此,他走基层做调研,多次向政府建言献策。在刘锦纷的指导下,制定了常见先心病的诊治方案,并举办学习班培训基层儿科医生,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还控制了医疗费用;同时,在华东地区建立的小儿先心病转诊网络,使偏远地区的患儿也能及时得到专家诊治。


2000年以来,儿医中心每年为全国培训五六十名心外科医生、护士,至今,已培训40多批,他们都在当地成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骨干,儿医中心也被业内誉为中国小儿心胸外科的“黄埔军校”。“这是一种高效的就诊转诊模式,一些相对简单的CHD能在当地及时手术治疗;而在复杂性CHD患儿,通过绿色通道能及时转诊到上海儿医中心接受诊治。”刘锦纷自豪道,目前国内可以开展小儿心胸外科手术的专业团队,大多数骨干人员都曾在我们中心进修学习过。


海南贫困先心病患儿的公益慈善治疗计划,则是近两年刘锦纷及其团队投入更多精力和心血的项目。“2017年我们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定了三个目标:一是对海南的先心病患儿情况进行摸底;二是通过公益项目为贫困患儿做手术;三是为海南打造一支先心病手术团队。到现在已完成200多例手术,基本实现了海南省先心病患儿救治不出岛。”


柳叶刀光寒,重筑人心暖。刘锦纷曾写下“用爱构建信仰”的书法作品。用高超的医术治病救人,拼尽全力去播撒大爱,这就是“慈善大使”刘锦纷的“信仰”。


传承开拓,薪火相传


行医45载,刘锦纷在不知不觉间拥有了很多头衔——院长、所长、教授、博导、劳模??,他还有更多可爱的绰号——“小刘飞刀”、“刘全会”……但他却认为,人生最重要的身份是——刘医生。即便在当院长最忙的几年,他都未曾离开过手术台。而当几年前从院长的管理岗位上退下来后,刘锦纷便无缝衔接,马上操起他熟悉又热爱的柳叶刀,全身心地投入到手术和教学中。


近两年,他开始慢慢减少手术量,甘为学生后辈做助手,很多复杂疑难手术带着学生一起做,助他们一臂之力。“希望把我所有的经验倾囊相授,让年轻人尽快地成长。”他认为,培养一个优秀的小儿心外医生不容易,他们要心细如发,也要有颗菩萨心肠。还必须具备四个素养:一、要热爱,唯有热爱才能坚持;二、有同情心,病人求医,处于弱势,医生要换位思考,急人所急;三、有责任感,它是推动你不断进步的动力;四、有创新、学习精神。


“治学严谨,对待手术和患者细致、耐心,乐于接受新事物,老师就是我一辈子努力的方向。”90后学生刘旭说,现在老师每周还在主刀一些复杂手术,一直保持很好的状态。让她最佩服的是,老师记得大多数由他主刀的孩子的名字,尤其是那些病情严重而复杂的孩子。是他记忆力超群吗?刘旭觉得,一方面是因为他真心喜欢孩子;另一方面是老师与这些孩子携手共度生死关,每天他都要去重症监护室好几次,所以忘不了。“刘老师还把家安在了与医院一路之隔的小区里,走路只要10分钟,就是为了随时随地能看到患儿。“刘旭说,每周三是刘老师的门诊日,可他从不限号,只要有病人他就一直看下去,有的家长拿来报告时,早过了门诊时间,他只要在,就会义务帮忙解读。有时下午三四点,他在开会,也会让学生发来检查报告,“远程”下达诊断。


在刘锦纷的案头,放着一叠小儿心脏手绘图稿,从小练就的绘画“童子功”,让他习惯在看诊时,用绘图方式描述病情,既简单明了,又通俗易懂,深得患儿父母认可。他说,业余时间正在编写一部关于“小儿心脏手术图谱”的书,预计明年出版。“用图解来剖析病例,可以一目了然,国内这方面的专著还很少。”

刘锦纷手绘心脏手术图稿。


另外,他还在忙着试点“中国心脏出生缺陷一体化诊疗”计划。“如今,大部分的心脏先天缺陷可以在产前畸形排查中发现,过去父母往往盲目流产,其实,有75%的先心病只是简单先心病,手术就能根治,有10%—15%的先心病有自然愈合的机会。即便是一些复杂的先心病,也可以通过分阶段实施手术达到有效治疗。有了这份共识,我们可以让父母科学地做出决定。”历经近8年跨区域合作研究,2017年初,由刘锦纷教授团队发起的“中国心脏出生缺陷一体化诊疗协作组”成立,同时,《中国胎儿心脏缺陷诊断规范、临床评估及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发布,填补了国内胎儿医学缺乏预后和多学科管理评分的空白,为全国每年近30万的可疑心脏缺陷胎儿诊疗提供科学性指导。


从小儿心外科手术,到胎儿先心病筛查,68岁的刘锦纷没有丝毫懈怠,依旧心系学科,为更多患儿重获“心”生奋战着。



责任编辑:谢静怡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名医】上海市小儿先心病研究所所...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