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涌动工匠精神:十余年练就“火眼金睛”,精益求精打造书籍之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19-08-12 08:55

摘要: 尽管现在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的生产流程,但在关键岗位上的操作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

除了印刷工人,记者在现场看到,车间里还有一部分工人,不时地拉着一车又一车的纸张来回走动着。仔细问了才知道,原来为了减少物流压力,公司特意将折页机搬到了印刷车间附近,这样,刚刚印刷完成的图书纸张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折页。


采访时,离记者最近的一摞纸张是新出炉的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一套碑帖,叠起来后和普通女孩儿的身高差不多,目测有数千印。这些折页后的纸张正等待着随后花式考究的装帧,这也是雅昌颇有特色的一个部门。


事实上,装订部门的工序细分起来有很多,一本普通的图书就包括了烫金、锁线、贴胶等多道工序。尽管现在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的生产流程,但在关键岗位上的操作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有些精装图书需要纯手工装订,这也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质量,在装订车间,每个区域几乎都有一个长长的挑样台,这里是质检员工作的区域。印品从眼皮底下一过就能抽出次品,凭借16年的丰富经验,雅昌装订部经理王四波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采访时,王四波正拿着两张印刷好的图书封面做比对。在外人看来,这两张出自同一机器的封面几乎没有差别,然而在他眼中却能看出不同。“精益求精是对读者的尊重。”王四波说。


据了解,除了把控成品书的质量问题,王四波还会在装订过程中进行巡检,对检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过程跟踪。用曹文彬的话说,王四波与他的同事们给雅昌印刷的图书质量上了“双保险”。


也许正是这种从上到下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才让雅昌成为了每年上海书展沪上各大出版社最信赖的伙伴之一。今年上海书展,雅昌承印制作了近十家出版社的彩色图书,每天的印刷量达到了170万印左右。如今距离书展开幕已不到3天,每一天都是不同书籍的最后期限,各个车间里的工人和所有机器都在满负荷运转中,这样的工作一直要持续到书展结束。


窗外狂风暴雨,屋内热火朝天。曹文彬感叹,每年书展总是特别忙,压力是巨大的。不过,看到每年书展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拿起纸质图书阅读,曹文彬又倍感欣慰。在他看来,书展是爱书人一年一度的“朝圣”之旅,也是印刷工人的一个成长驿站。因为书展,让他们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上更多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对图书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工作的热爱。


责任编辑:裴龙翔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