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迎来晨曦,他们是都市夜班人——上海夜间岗位职工状况调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翼飞,黄嘉慧,李佳敏 发布时间:2019-08-26 08:43

摘要: 每个深夜,整个城市的节奏走向一天中最慢的时候,在你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岗位上,他们的忙碌开始了……

昼伏夜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深夜食堂享受寂静和美食,或在午夜的影院体验“包场”,这些也许别有意趣。但若是长期从事夜班工作呢?想必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都市夜班人”。


每个深夜,整个城市的节奏走向一天中最慢的时候,在你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岗位上,他们的忙碌开始了……


上夜班,是对意志力、责任心的大考验,没有人天生就适合熬夜。为了应对长时间的日夜颠倒,调节好作息是每个夜班人的必修课。但尽管如此,长期从事夜班工作,仍有可能导致皮肤和视力受损、抵抗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而对长期不规律作息的从业者而言,频繁调整生物钟也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对从业者来说,为了对抗长期夜间工作的健康隐患,必须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加强锻炼,科学饮食,定期体检。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职工的劳动强度、当前物价水平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补贴制度和关怀措施。


事实上,劳动报记者在此次采访中发现,不少职工对夜班津贴不甚了解。而根据此前上海市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仅有少数企业通过集体协商等渠道,小幅提高了夜班津贴。绝大部分企业仍在执行1995年实行的4.4元/班的夜班津贴标准。这个数字,无疑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


一线直击


上海锅炉厂热处理工

整整一夜的工作,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仪表


“炉在人在,稍不留意就可能前功尽弃,没有补救的余地”



深夜零点到早晨7点半,正常情况下,人们沉浸在甜甜的梦乡中,充分享受一天中最彻底的放松。而对于上海锅炉厂集箱车间热处理班的夜间操作工来说,这段时间中唯一陪伴他们的,是眼前仪表上跳动的炉内温度数据,和耳边不间断的退火炉与风机的轰鸣声。

 

“我们严格要求,炉在人在。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仪表,万一稍不留意没观察到炉内温度的异常,导致生成的曲线图不符合工艺标准,就可能前功尽弃。坏了就是坏了,再也没有补救的余地。”热处理班副班长朱拥军告诉记者。


集箱车间热处理班主要负责的是产品的热处理,如退火、正火、回火、加热,以及产品的预热、局部热处理等。其中,退火炉操作工必须熟悉所使用的退火炉设备及仪表性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即使朱拥军已经从业有20余年的时间,对各类材料和相应的工艺要求、操作已经相当熟悉,然而一旦坐到仪表盘前开始“烧炉子”,他永远保持着十二分的小心翼翼。朱拥军告诉记者,对焊接完成的产品进行热处理,可以释放焊接应力,延展材料的韧性。根据产品材料的不同,有的需要进炉烧几个小时,有的则需要连续烧20多个小时,这种情况下便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白、中、晚的三班交接。


白天,集箱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偌大的车间里,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散布在各个位置,眼前是焊接时喷溅的火花、头顶上的行车匀速行进,机器运转和金属碰撞的声音响彻耳畔。


而到了深夜,这里的情形便大为不同了。窗外漆黑寂静,车间里空旷一片,两三公里的范围内只有热处理班“守炉”的两名操作工和一名值班人员。


热处理班的中班和夜班是零点交接,但大家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上夜班的会早到一个小时左右,让中班的早点回去休息。同样的,夜班和白班是早上7点半交接,上白班的一般6点多就提前来了。“两个人一整夜盯下来,可想而知有多辛苦,所以不用刻意要求,大家相互都能体谅。”朱拥军说。


以他的经验而言,做夜班最难熬的是凌晨三四点钟。“夜班前三个小时精神最好,到了凌晨三点钟左右,眼睛盯了几个小时已经酸痛,头越来越重,脑子也开始有点晕了,这个时候我就站起来在屋子里跑圈,有的人会喝咖啡,而且必须是清咖才行。只要过了这个阶段,到五点钟左右反而又来精神了。”


一间几平方米的监控室,一张图纸、一台电脑、一座炉子。漫漫长夜里,这项工作看起来极其枯燥,而热处理班的夜间操作工们从不会去刷手机、打游戏。因为“哪怕少看一眼,就可能酿成大错”,正是坚持长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热处理班从未发生过重大差错。用朱拥军的话说:“一年出一次小错就不得了了,所以别看这项工作枯燥,要是没两三年的训练,一般的操作工都不敢自己烧炉子,责任实在太大了。”


整整一夜的工作,没有闭目休息,没有加餐。直到清晨,他们才会吃上一碗热汤面,然后倒头入睡。在长期的工作训练中,夜班工人们对这种工作节奏已经适应,自能调整状态保证白天的休息。对他们而言,最盼望的还是增加夜班津贴:“毕竟现在按规定发的几块钱夜班津贴,与夜班工作的辛苦程度比起来,实在太少了。”


责任编辑:裴龙翔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