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谁来给APP装个“笼头”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劳动午报 发布时间:2020-01-19 09:30

摘要: 四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

对众多的网民和用户来说,有一个利好消息,那就是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旨在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提供参考,为APP运营者自查自纠和网民社会监督提供指引。


办法明确了6大类违规行为,其中,征得用户同意前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用户明确表示不同意后,仍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或频繁征求用户同意、干扰用户正常使用等行为,可被认定为“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相信这个办法会对目前普遍存在的APP过分采集公众信息的行为,起到一个拨乱反正的作用。


据媒体披露,自2019年3月建立APP举报平台至今,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共收到网民举报信息1.23万条,涉及2300余款APP。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情况就显示,APP普遍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如今,这个现象有增无减。近两年来,笔者因为生活与工作下载了十多款APP,都无一例外地要求获得诸如地理位置、相册、文档、通讯录等个人机密信息,如果不同意,就无法取得这款APP的使用权,因此很多时候,都是狠狠心,对这类似“马关条约”的APP使用条款开了绿灯。


随着网络走入大众生活,APP成为了公众在数字生活的一个重要工具和平台,绝大多数人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下载了各类和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APP。各类APP的出现的确给广大消费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一些APP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条款不完善或缺失情况严重等问题也一直困扰消费者。很多APP用户体验十分差,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不停地掏钱,等达到目的,就露出了狰狞面目。


众多APP运营商之所以肆意采集用户信息,这显然是出于更多的商业目的。据南方某报记者曾暗访体验,仅花700元就能买到银行记录、驾驶证记录、开房记录等11个项目在内的个人信息。


于是,众多的网民和用户就发现,自己一朝下载了一款APP,等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全部都暴露在别人的眼中,甚至于是信息裸奔。众多用户也是不堪不法商家的推销之扰。


如今有关部门对APP商家厘定了范围边界,是在重塑网络空间的消费信心,净化网络环境。不过,对运营商来说,与其在那里绞尽脑汁地搜集公众信息,还不如在提升用户满意指数、提升服务价值更为实在一些。要想赢得更多的用户,就必须在服务上下足功夫,让用户一朝使用,就不忍放弃。有了品牌,有了口碑,更多的商机也会不请自来了。


责任编辑:庄从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工5年前获刑,现在还能开除吗?

必要性合理性缺失,单方调岗属于违...

公司违法收押金,职工该如何拿回?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