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劳动用工趋势展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孙岩 发布时间:2024-04-12 16:37

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对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和技术革新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作用于就业部门的规模,推动就业市场的深刻变革。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的重点突破不断推动而形成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以技术为中介,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发明进而促进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劳动者通过学习增加科学知识、提高劳动技能。技术劳动的增加使参与价值创造的劳动外延被拓展,以前不存在或不曾出现的劳动开始成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参与到价值创造的劳动之中,劳动用工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推动就业结构变革


促进工作岗位多元化发展


宏观经济层面上,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对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和技术革新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作用于就业部门的规模,推动就业市场的深刻变革。就业市场的载体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就业形态不断调整,劳动要求更是日益提升,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岗位类型和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


大量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机器和软件所取代,而新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涌现出来。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构建了覆盖广泛、开放协同的数字生态,催生大量新兴就业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以芯片产业为例,其迅猛发展带动大量高技术人才进入芯片设计、芯片代工、芯片封装等领域,为这些领域注入新活力。同时,技术进步更新了传统工作岗位,如制造业中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软硬件开发、技术架构、实施运维等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求正在增长,使得用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好的职业选择。


引发劳动关系实质变革


推动用工关系灵活化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兴起,催生众多采取平台组织模式的数字化企业,依托高效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先进的算力以及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算法所支持的数字平台,实现了跨时空、跨国界、跨部门的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活动的集成。这种模式下的工作任务变得可量化、可拆解、可发包,企业将创意设计、网络营销、文案策划等工作分解为碎片化的任务,并通过网络平台面向社会发包。平台负责为这些任务匹配合适的劳动者,劳动者通过平台完成来自企业的劳动任务并获取报酬。这种新型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远程就业、灵活就业等新型就业形态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工作固定场所、固定工时的限制。


随着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劳动用工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除了传统的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固定劳动关系的标准就业形态外,还产生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签加盟”“合作合营”“利益分成”等新型模式,包括劳务派遣、外包、众包、兼职、平台用工、自雇、退休返聘等多种形式,使得劳动关系、劳动时间和管理方式更加灵活和弹性,企业和劳动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变化,灵活用工将成为更加普遍和重要的就业形态,为劳动者和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提升工作效率


推动劳动方式智能化转变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带来信息化手段的革新,极大提升劳动和服务的精准性,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和环节,从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与人深度互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例如,“阅片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医学影像的初步筛查,精准标注出患者片子中的病灶,并对疾病进行量化剖析,最终生成判别报告。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医疗工作的效率,也减轻医疗工作者的负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拥有初级技能的医疗工作者,但它并不会完全替代主刀医生等高级医疗人才,相反,它能够辅助主刀医生更高效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


数字技术和智能机器已经成为现代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能机器基于人脑的想象力和抽象力,模拟并试图再造强大的“人脑”,使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发展趋势导致“机器换人”现象,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角色逐渐从主要当事者转变为辅助者,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进行监督和管理。未来,劳动输出将以脑力劳动为主,标准化、流水线式的体力劳动将更多地由智能化机器来承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智能化办公、自动化生产等将成为新的趋势,改变现有工作方式。


重塑职业技能需求


促进数字化技能发展


平台组织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劳动者与具体岗位的分离,工作更为模块化,工作任务基于一个“技能集”,“技能集”中汇聚大量单一技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加注重数字化技能,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编程等。同时,也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融合,个人需要不断提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以便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整合和创新。


新质生产力影响下,“数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这意味着大量工作以数据为核心展开,对劳动者的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数字技能的社会重要性和市场需求度正在不断提升,掌握数字化工具和技能已经成为劳动者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劳动者需要积极学习和提升数据分析和数字化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工具,如成为专业的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工程师或网络安全专家等。劳动者利用这些技能,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创新方向,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作劳权周刊之观点或建议。)


摄 影:展翔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