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名员工全是职业骗薪人,用人漏洞如何补上?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04-16 12:44

摘要: 在过去的几年间,该团伙肆无忌惮地瞄准沪上众多中小企业疯狂实施诈骗,让被害企业不堪其扰,有的企业甚至因此倒闭。

近期,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浦东新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特大团伙职业骗薪诈骗案。4月11日,记者从浦东新区检察院获悉,3月26日,法院对被告人陶某某(职业骗薪团伙成员)诈骗案公开开庭审理。在过去的几年间,该团伙肆无忌惮地瞄准沪上众多中小企业疯狂实施诈骗,让被害企业不堪其扰,有的企业甚至因此倒闭。


检察机关介绍,2020年1月至案发,以杨某某等人为代表的职业骗薪群体,通过伪造学历证书,虚构工作经历、个人能力入职企业后,以虚构拜访客户记录等方式制造自己正在为公司努力工作的假象,以此骗取公司支付的底薪或业务报销款项。当被害单位发现上述人员未能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业绩一直为零,欲将其解聘时,部分人员还会以“正在寻找客户、客户资金马上到位”等方式拖延在职时间,以骗取更多薪资。经统计,检察机关认定被害企业260余家,该团伙涉案金额高达3500余万元。


据报道,管女士高中文化水平,这几年她与丈夫在上海陆陆续续入职了100多家公司。管女士说,她和丈夫的最高纪录,是每个人每个月,同时在10多家公司兼职,个人月入工资20多万。管女士的丈夫徐某,两年多的时间里,在197家单位曾经任职,获得工资近200万元。


“在办理这批职业骗薪案件的过程中,我通过审查一份份证据,查阅一份份被害单位的笔录,越看越觉得心情沉重。”检察官薛松说,“有家外地企业来沪开设子公司,招募的85名销售人员竟然都是职业骗薪人,导致销售业务陷入瘫痪。这不仅使公司业绩和声誉双双受创,更伤害了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的信心。”


2023年10月起,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陆续对这起职业骗薪系列案中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截至目前已起诉188人,现有178人被判刑。


在严惩犯罪的同时,浦东新区检察院全力推进追赃挽损,在办案中采用建议公安冻结赃款、检察机关自行冻结赃款的“双冻结”模式,全流程督促被告人在侦、捕、诉、审等各环节退赃退赔,实现了七成以上的退赃退赔率,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企业的损失。


无独有偶,此前也有职业骗薪人被抓获的事例被曝光——


伪造“完美履历”同时入职多家企业


上海警方从一起用工纠纷的报案入手,经过分析研判敏锐发现背后隐藏的犯罪团伙,成功侦破全市首例套路应聘诈骗案,现场查获大量伪造的公司印章等制假工具和学历证书、个人履历等虚假材料,团伙5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新员工无业绩还兼职


2023年1月,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向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报案:公司2022年10月招聘入职了8名新员工,3个月后因没有达到业绩要求而将8人辞退。近期公司偶然发现,这8名员工在自己公司工作期间还同时在其他公司入职领取底薪。


该负责人介绍,公司为了推广产品,通过网络发布了急招销售人员的招聘信息,要求应聘者要有丰富的销售经验。很快,王某、李某等8人前来应聘,介绍了自己曾经在一些大型企业的销售经历以及工作期间经手的一些重要项目,还展示了自己拥有的优质客户名单。公司对这些人的履历十分满意,为了快速提高销售业绩,遂许诺给带头人王某2万元底薪、其他人8000元至9000元底薪外加销售提成。


然而,8人入职后,不仅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应聘时声称能接洽的优质项目也一个没有实质性进展。3个月后,公司准备辞退这8人。8人仿佛早有准备,一起要求支付当月全部薪水才肯离职,公司只好支付了该笔款项。不久,王某误发在公司群里的一张其他公司的离职证明引起了公司负责人的注意,经联系核实,负责人发现这8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内在两家公司入职赚钱。感觉被骗的负责人遂向警方报案。


循线深挖幕后团伙


接报后,浦东分局对涉案的8人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在应聘时自述的学历履历和项目经历都与事实不符,是专门针对该公司的招聘要求而进行的“自我包装”,存在伪造学历履历、虚构优质客户名单等求职欺诈行为。事实上,8人中没有一人有过大型企业的从业经历。


办案民警还发现,上述8人在短时间内先后在金融、装修、科技咨询等行业应聘销售、企业融资等岗位,如法炮制骗取企业薪资。据此,浦东分局研判认为,8人的背后很可能潜藏着一个专业诈骗团伙,遂在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的指导下,组成专案组开展案件侦查。


经过一系列资金查控、数据比对、人员排查等工作,结合全市类似警情综合分析,一个以犯罪嫌疑人杨某、曹某为首的“职业骗薪”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在此基础上,专案组走访调取数十家用人单位的上百套人事档案资料,逐一明确嫌疑人名单。


2023年3月8日凌晨,浦东分局组织警力在上海及外省市开展集中收网,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抓获杨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


伪造履历,套路诈骗


到案后,犯罪嫌疑人杨某、曹某供述,团伙成员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和资源,入职的目的就是为了骗取企业的工资底薪,根本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收益。


经查,杨某、曹某伙同身边亲友组成诈骗团伙,把自己包装成用人企业所需的“高学历、高能力”的“完美应聘者”。


之后,团伙对即将前往企业面试的成员进行“求职培训”,教授应聘话术,虚构销售经历或融资经历,谎称能为用人企业快速提高销售业绩。接受培训后,团伙成员便前往应聘,骗取用人企业信任后与其形成劳务关系。


入职后,团伙成员通过伪造日常工作记录、雇佣他人假冒高价值客户并使用虚假身份假意与用人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合同等手段,维持在职状态,拖延在职时间,从而达到诈骗更多工资底薪的目的。一旦诈骗手法被识破,团伙成员便采用上门闹事等手段施加压力,“逼迫”用人企业支付薪资。


杨某、曹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示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学历履历、虚构优质客户、编造投资项目等方式,套路诈骗用人企业支付薪资,极具隐蔽性和危害性,不仅直接侵害用人企业合法权益,造成企业财产损失、影响企业经营发展,而且还挤占就业机会,致使正常人员无法就业,严重破坏人力资源市场的公平环境。


用人企业在招聘时,要根据岗位需求,采取多种方法核实应聘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确保学历履历、过往业绩等真实可信,以免不法分子使用虚假材料入职而给企业造成损失。对新入职的员工,要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如遇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公安机关将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骗子该严惩,用人漏洞也该堵上


检察官说,在办理这批职业骗薪案件的过程中,感到心情沉重。就算读者看到这种情形,也同样会感到心情沉重。一是骗子的胆大妄为,能够屡屡得手。二是相关受害企业的用人失察,给了骗子以可乘之机。


通常,一个人干一份工作都会感到忙不过来,有的还被“卷”得够呛,这种职业骗薪人居然能每个月同时在10多家公司兼职,是怎样蒙混工作的可想而知。


要说,这些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学历是假,工作经历也是假,居然能成功应聘,到公司上班后,继续造假,虚构拜访客户记录。


受害企业的用人与管理模式不免令人唏嘘。招聘员工时只看表面资料,对员工的业绩考核也同样只看表面,骗子靠花言巧语就可以在公司立足。


骗子被绳之以法,大快人心之余,也该令人警醒。据介绍,多数被害企业正是因为被骗薪团伙抓住了对入职员工背景调查不严谨、日常考核管理不严格、社保交纳不规范等“软肋”,才深陷骗薪陷阱。


对这种骗薪犯罪,一是要严厉打击,不让作恶者得逞,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要擦亮眼睛,从制度上扎紧用人的篱笆,别让居心不良者混进来。“要问他成绩如何,他从来都不直说,掏出PPT一顿胡扯,混完资历走了,只剩下脏乱差了”,对这种员工,单位在考核上应注重实效,不能让投机取巧者以“画大饼”来忽悠公司,通过走捷径与造假来糊弄业绩。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