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妈嘲笑,差1秒完赛!那些跑在最后面的上马选手,我们找他们聊了聊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柴一森 发布时间:2019-11-17 19:38

摘要: 42公里的自我心灵对话,明白了跑步的不易,但也更珍惜、更在乎职场踏出的每一步。

或是步履蹒跚,或者精神疲惫,每一次的马拉松赛道,总有一批跑者要拖在最后,甚至会被收容车接走。完赛难但弃赛更难,跨越心理上的这道坎,远比生理上要来得难。纵然是史上最热的一次,上马依然保持了超高完赛率,42公里的自我心灵对话,明白了跑步的不易,但也更珍惜、更在乎职场踏出的每一步。



每一名跑者都值得被尊敬

一个微笑一声鼓励又有劲儿了


17日下午12时50分,距离上马关门还有10分钟,此刻,仍有不少选手奋力追赶着时间的脚步。


就在计时牌刚到12时55分时,跑者董新昕宇和两位刚刚认识的跑友肩并肩跨过了终点线。在他看来,顺利完赛是他的幸运,倘若遭到关门也绝不是耻辱,因为跑马的不易,只有亲历过这42.195公里的人自己知道。“所以,每一名跑者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我最好的成绩能跑进4小时30分,但今天脚出了点问题,再加上平时工作太忙,赛前缺乏足够的训练,所以今天可以说跑得非常痛苦。”在跑到32公里的折返点时,董昕宇坦言几次想过要放弃,但几次又硬是坚持了下来。



中午时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董昕宇的心跳越来越快,呼吸也越来越乱。从最初的匀速跑,到慢跑,再到走,原本坚持的心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再一次产生了动摇。“心里就像有两个自己在展开辩论一样。”


幸运的是,就在董昕宇即将弃赛的时候,两位女跑友一个健步来到了他的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加油,再坚持一下,我们三个一起跑吧,你可以的!”一个微笑,一声鼓励,让泄了气的董昕宇顿时又抖擞了精神。最后,三人一组,相互鼓励着坚持到了终点。



“走”出来的6小时14分59秒

压哨完赛“飞的”出差


漫长的42.195公里,不是所有的选手都是“大神”。一瘸一拐地走过终点拱门,湖北汉子刘青峰的手机响了,“净成绩,6小时14分59秒。”读完短信,刘青峰情不自禁地笑了,“太惊险了,就差1秒钟就没有成绩了。”


这是刘青峰的首个全马,为了能够参加比赛,他是花费3000元获得了公益慈善名额。“现在每一个马拉松的热度都很高,单纯抽签的话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刘青峰说,他之前跑过半马,但一直没机会尝试全马,“上马有公益名额,获得机会之后,我就特别希望尝试一下。”


缺乏经验加上气温较高,到了比赛的后半程,刘青峰几乎变成了徒步,是靠着毅力走到了终点。“虽然很困难,但我有信心,一直在计算时间。”终点处,刘青峰摆好姿势,请记者帮他按下快门,旁边坐在地上休整的跑者,听说刘青峰是“最后一名”,露出了非常羡慕的神情。刘青峰说,上马的赛道特别漂亮,周围的补给很丰富,医疗团队人数多,加油助威的观众也很热情,“他们给了我坚持到底的信心。”


因为工作较忙,刘青峰直到16日晚上才从武汉飞抵上海,一瘸一拐的他,上马结束当晚就要飞往广西出差。“累,确实有一点,但工作和马拉松一样,有困难就要战胜他,坚持到底,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登上收容车上五味杂陈

一遍遍询问奖牌在哪


对于放弃比赛的人来说,有着各式各样的原因:速度太慢,超过了关门时间;状态不佳,实在是跑不动了;抽筋、拉伤,让人步履维艰……


在收容车上,零散坐着二十几名跑者,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显得格外安静。有的人低头刷着朋友圈,为抵达终点的跑友们,默默点上一个赞。也有的人单手托着下巴,倚靠在车窗边,望着那个心中的梦想——赛道终点——离自己正越来越近,却再也无法用脚步去触及。


此时此刻,对于放弃比赛的原因,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保持了沉没。偶尔寒暄几句,也只是尴尬地笑笑。比起身体上的不适和疼痛,不断敲击着他们内心的,恐怕更多是来自无法完赛的遗憾、自责、不甘和懊恼。跑者季萍,便是其中之一。


当收容车在八万人体育场边停稳后,她一瘸一拐地走下了大巴。作为一名马拉松比赛的常客,这次上马对她来说并不算难。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跑到30公里处时,或许是由于高温天的关系,左脚不争气地抽筋了,紧接着是右脚,在短暂的休息放松后,抽筋的感觉仍旧不断袭来,让她举步维艰。最终,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季萍无奈坐上了收容车。


下了车后,季萍顾不上抽筋带来的疼痛,在跑友的搀扶下快步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她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询问和确认,“请问一下,收容车上下来的人,还能领奖牌吗?”在她涨红的额头上,渗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分不清是因为炎热、疼痛还是焦急。



年轻奶爸遭遇大妈“嘲笑”

遗憾没给女儿带回奖牌


如果不是实在坚持不住,恐怕没有任何一名跑者,会愿意被收容车给“捡”走。关门时间一到,跟在跑者尾端的收容车缓缓驶入上海体育场,绕着体育场主干道行驶一圈,方才把二三十位退赛者给送到体育场。


年轻职工詹孟宇捂着腿,表情痛苦地从车上走了下来。尽管行动不便,但碰到志愿者的第一件事情,詹孟宇就是焦急地询问完赛包去哪里领。搞清了方位之后,一位60来岁的大妈“关切”地迎了上来,“完赛包啊?你没跑完没有的,肯定不会给你。”接着,大妈更加得意地说,“我跑完了啊,我有的。”


“你在什么位置退赛的?”“大概30多公里的地方。”“太可惜了。你年轻轻轻怎么跑不完的呀,你看我,我就跑完了……”没等大妈说完,詹孟宇捂着退加快了一些脚步。很遗憾,因为没有完赛,他没能领到完赛包。


缓缓走到体育场门口的时候,看到等在那里的妻子和女儿,詹孟宇更加有些难受,如果他能够坚持跑下来,给女儿送去一块完赛奖牌,该是多好的礼物。“可能热身不够充分吧,刚刚跑到3公里的时候,我的腿就有些不舒服。”詹孟宇很少正面去看迎接自己的妻女,但女儿非常的贴心,附在爸爸耳边,轻声地安慰顽强的爸爸,场面甚是温馨。



跑全马究竟有多不容易


全程马拉松为42.195公里,关门时间是6小时,差不多要保持每公里8分32秒的配速,大约7公里/小时的速度才能确保完赛。有人说,靠快走都能走完马拉松,但这样的说法无疑是“看人挑担不吃力”。


一般来说,人的步行速度为4-5公里/小时,快走速度大约为5.5-6.5公里/小时,而7公里/小时的速度比快走还要更快一些。虽然走比跑要来的轻松,但以这样快的速度走上几个小时,恐怕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因此,马拉松必须要跑起来,实在跑不动了可以走,但至少要跑走结合。因为当你改为走的时候,整体配速就会下降,为了弥补时间,你就必须在恢复一定体力后接着跑,才能确保赶在关门时间前抵达终点。


所以说,跑步可以是轻松的,但马拉松绝对谈不上轻松。想要在关门时间内完成比赛,哪怕你是走走跑跑,也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无准备不跑马,无训练不报名


如今,马拉松比赛的完赛率可以高达90-95%,往往越是知名度高的赛事,完赛率也越高。这恰恰说明了现在的跑者较过去拥有更高的运动素养。为了一场马拉松比赛,他们会制定更科学和周密的训练计划,而不是带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走上赛道。


但是,在任何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依然会有不少“被关门”的人。如果说因伤病而弃赛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将机会留给下一次,那“被关门”则更多是由于训练上的不足,导致自身能力无法应付这42.195公里的赛程。


“才跑了10多公里,小腿和大腿就酸胀得让人难以忍受。”对于跑者常悦来说,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全马,但“关门”的经历却让她重新定义了马拉松这项运动。“之前也没有系统性的训练过,只跑过一次10公里,看别人跑得都挺轻松的,所以就来试试看。”


余下的22公里,恐惧感、未知感,不断侵蚀和动摇着常悦的意识。抽筋、岔气、干呕,疲劳的身体状况百出。或许,在被关门时的那一刹那,她还想着坚持,可纵使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力,却也难以驱动起早已不听使唤的身体。



冲过终点更明白奋斗的意义


诚然,坐上收容车的人都不该被嘲笑,但那些因一时冲动而报名参赛,却又不做任何训练和准备的人,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


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赛事,如今,马拉松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流行的符号。于是,有不少人为了随大流而草率地参赛。如果是普通的跑步,准备不充分并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是在马拉松比赛中,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任何细微的不足,都会被42.195公里的赛程无限放大。


当经历了激情澎湃的发枪仪式后,随着潮水般人群默默地向前奔跑,对于那些没有经过科学、充分训练的跑者来说,即将迎接他们的,无疑是一场痛苦不堪、漫长的煎熬。


“无准备不跑马,无训练不报名。”这是流传在跑马圈中的一句口头禅。来自成都的女跑者陈丹说,挑战自己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心血来潮时的心灵鸡汤,而是在认清自己之后,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跑马拉松不光要有满腔的热情,更要有系统性的训练。当你经过充分的训练后,安全平稳地冲过终点,这才是一名跑者真正的高光时刻。也会更珍惜、更在乎人生和工作中坚实踏出的每一步。”

摄 影:王陆杰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两项大赛3金1银!国内首个职业马...

首个“白金标”上马冠军诞生!天才...

14个场景的防疫方案,上千名医护...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