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运动新地标|挖掘“金边银角”,体育为老厂房装上新发条,小众体育场馆不再“急难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0-11-15 14:35

摘要: 随着申城全民健身步伐的加快,这块都市里的“金边银角”得以改造,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时尚体育打卡地。

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系统优化全民健身设施布局,各类都市运动中心不断涌现。在宝山区江杨南路上,就有一座体育文化园藏身于高耸林立的住宅楼群之间。因为地处宝山、静安、虹口三区相邻之处,得名“三邻桥”。


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置的废旧厂房,是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的前身。随着申城全民健身步伐的加快,这块都市里的“金边银角”得以改造,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时尚体育打卡地。那么,体育究竟是如何让旧厂房焕发新机的呢?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工业遗存与体育风尚亲密交融的新天地。


精准定位

居民、企业呼吁体育需求


走进三邻桥,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就是一股青春的气息。整个园区以亮橙色为主调,墙面被刷上了跳跃的色彩,十分明朗。园区建筑被各种“桥”连接,400米长的环形跑道贯穿园区。因为是初次来到这里,记者很难想象过去的三邻桥是什么模样。


(厂区原有的巨型烟囱被原样保存)


询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幅残破的景象,低矮的建筑、灰暗的墙面,“是体育为老厂房装上了新发条,让这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三邻桥体育文化园运营副总经理殷俊告诉记者,老厂房建筑由于年代和结构问题,改造难度相当大,但更难的还是园区定位。


当初,团队在周边深入调研,走访了近2万家住户,了解到附近3公里范围内聚集了近75万人口,以30-40岁的年轻家庭为主,整体教育水平较高。那么,什么样的产业最贴近这里的住户,什么是周围居民最需要又最关心的场景呢?


调研团队通过走访感受到,不仅周边居民呼吁专业的体育服务和氛围,一些在国内普及度不太高的体育项目也急需一个平台来做推广,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这些小众的体育项目。于是,在精准定位后,上海第一家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园区——三邻桥体育文化园就这么诞生了。


(老厂房空间被巧妙利用)


因地制宜

小众运动项目同样亲民


改变了外在肌理,如何推动园区发展,三邻桥将更多心思倾注在了商户的挑选上。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有的老厂房空间都被巧妙利用,改造成了适合各年龄段人群运动的场所,几乎涵盖了大众体育的所有方面。


户外区域,设置了丰富的运动设施和配备,包括400米环形跑道、400米健步道、蹦床、乒乓桌、平衡荡桥等。同时,还特别设置了1500平米的大会堂和1300平米的中央广场,用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不仅为周边居民的日常休闲提供了更多选择,也真正将全民健康落到了实处。


而原本的厂房内则是不同类型的运动场馆。记者发现,与常规体育场馆不同,三邻桥根据园区的地域规划及人口特性,重点引入了一些相对小众的体育项目,例如攀岩、潜水、搏击、射箭、高尔夫等,这些小众项目占比空间不大,却能很好地服务周边居民。


比如在加号搏击馆,市民可以在教练的带领下,站上拳台释放工作的压力;在9A运动社区,喜欢攀岩和极限运动的市民可以有机会一展风采;专注儿童体能的小小特工馆,则配备了球类、跆拳道、亲子瑜伽等体育课程,兼具体验和培训双重需求。


(园区引入大量小众运动项目)


更难得的是,引入商户后,园区运营团队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以“支持者”的角色参与其中,配合商户组织开展起了各类体育赛事。比如世界杯桌面足球互动赛、射箭俱乐部联赛、趣味篮球嘉年华、少儿武术大会、攀岩跑酷体验活动、太极晨练课堂等,通过赛事进一步激发了周边居民的运动热情。


自开业以来,三邻桥体育园区就人流不断,记者采访当天虽然是工作日,依然有不少人前来锻炼。“我们希望以专业运动带领全民运动的理念,通过体验和培训的形式,普及体育知识。”一位体育场馆负责人说。


(记者在搏击馆体验)


服务更灵活

大众体育消费观悄然改变


的确,以体育为媒介,让邻里之间有更多的交往,这是三邻桥创办体育文化创意园的初衷,它确实也做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了健身的好去处,小众体育领域企业解决了“急、难、愁”的问题,三邻桥这个曾经的老厂房成功蜕变。但是,接下来呢?吸引来人气后,如何真正改变三邻桥的体育人口与消费现状,将是更大的课题。


事实上,改变正在发生。记者在园区内看到,如今,在大力展示体育特色之外,三邻桥园区还配备了文化艺术、特色市集、生活服务等不同类型的业态,逐步完善着园区的整体功能;厂区原有的两根高达50米的巨型烟囱也被原样保存,配合着照片墙、霓虹灯,已经成为新一代网红打卡点;外化的中央广场也走上了公益之路,尽管空间有限,但内容可以根据运动项目的需求随时转换,体育服务变得更加灵活了。


(家庭是三邻桥园区消费的主体)


一系列举措背后,不仅是市民满意度、获得感的进一步提升,大众的体育消费观念也在悄然改变。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家庭是三邻桥园区消费的主体,而周边居民的家庭活动主要分两大类别,一是体育运动,二是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的培养。体育消费需要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双重引导,大家运动理念上升、在运动中受益后才能产生更多的体育消费。”


尽管这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有人主动去推动这项事业,三邻桥已经迈出了这一步。未来,三邻桥还有一个更明确的目标——真正做到“全民运动”,让3至80岁的居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热爱和适合的运动,让三邻桥不仅是连接邻里生活的桥梁,也成为连接体育产业与大众消费的桥梁。


摄 影:马亚会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出品”即将亮相央视元宵晚会...

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式扶贫什么样?...

上海红色文艺报春早!12台红色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