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柜台,服务更有“温度”,银行柜员转型“轻型智能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19-09-20 11:43

摘要: 从银行柜员到“轻型智能官”,如何理解后者?

用手在机器上点点,自己想办的业务很快就办好了!随着互联网科技不断运用,银行网点走向智能化,机器正在取代柜台,成为银行网点的标配。智能网点给传统柜员们带来怎样的变化?在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各个网点,银行柜员开始走出“玻璃窗”,变身成为“轻型智能官”,他们践行消保服务品牌“交享?悦”的核心理念,缩短了冷冰冰的机具与客户间的距离,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

当传统柜员遇上智能机器

“您要办理什么业务?”

“在这里摆放身份证。”

“看摄像头,做个人脸识别。”……

走进交通银行金沙江路支行,梅文浩正在帮助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操作智能机具。

从拿出身份证扫描,到机器吐出办好的银行卡并开通手机银行,全程只花了3分钟。这样的快速办卡体验,让客户感觉比从前的窗口排队不知快了多少!

“以前办卡,要填开卡申请单,仅填单时间就不止两三分钟,一套业务在柜面办下来至少要十几分钟。” 梅文浩向记者表示,如今,各类智能机具成为银行网点标配。除了现金类业务,大部分业务都可以在智能设备上办理,存取款可以在ATM机上,办银行卡、买理财产品、密码重置等业务,都能在机器、手机银行上轻松操作完成。

与此同时,银行网点内的“窗口”越变越少,像梅文浩这样的传统柜员逐渐走出高柜,他们手拿一台Pad,穿梭在银行大堂内,指导客户自助操作机具,或直接通过手持终端为等候区的客户办理业务。

随着智能设备逐渐取代人工,关于“未来银行的柜员会不会消失”的话题也经常被人提起。

在交通银行静安支行的严晓菲看来,这一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柜台人员的“消失”,而是要求银行服务更有人情味、有温度。

p

手持pad的严晓菲已经成为合格的“轻型智能官”


距离近了,心也近了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虽然银行柜员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但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是在增加的,他们会更加关注服务体验——服务效率在变快的同时,对服务质量和内涵的要求也在变高。”

严晓菲回忆起六年前刚加入交通银行时,她的第一印象是:好大的银行,好多个窗口!

当时,大堂里并没有各色各样的机器,即使玻璃窗外的座位上坐满了情绪不一的客户,所有柜员都只能隔着玻璃起立微笑服务,对客户说:“感谢您选择交行”。一层玻璃,阻挡了柜员与客户的交流。

而如今,柜员服务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不仅拉近了严晓菲与客户的服务距离,也逐渐拉近了交行与客户心与心的距离。

有一次,一位客户为了带他重病的妻子远赴境外治疗,来到静安支行要求做境外汇款。这时,严晓菲看到一旁的妻子身体不适又面带焦虑,就赶忙给她倒了一杯温水,并安慰她说“别急,放心吧,我一定会给您办好。”

由于就医是按项目和疗程收费,因此汇款不止一笔,金额大小也不等,严晓菲拿着Pad,耐心为客户填写资料完成每一笔汇款后,还主动指导客户开通手机银行,教会他如何在网络上操作境外汇款。如此以来,即使客户今后身在国外就医,也能直接通过手机完成从国内的汇款业务。

事后,客户一刻不停地向严晓菲致谢,“我当时就很有感触,这杯温水和那句放心对他们来说也许意义非凡,甚至会是生命坎坷中的一点温暖。虽然只是一面之缘,但我真心希望他们此次医治成功,平安归来。”


梅文浩利用手持终端为客户办理业务



智能官要打开“三重门”

从银行柜员到“轻型智能官”,如何理解后者?采访中,从交通银行的两位实践者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一是打开“倾听门”。善于关注客户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了解客户真实的需求和兴趣;二是打开“理解门”。梅文浩表示,“过去在柜台后的工作,或许单纯只是办理业务,但现在却要学会积极融入交流场景,对客户的信息、感情进行反馈。”

比如,当老年客户听力不便时,与他通过写字交流,或是为客户标记好柜台的冷风出风口,“用暖心的方式为客户考虑问题,成为我们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说。

三是打开“解决门”。走到柜台外面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比如营销理财产品、教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增加近距离服务等,轻型智能官是要成为集柜面、理财、营销等业务技能于一身的多面手。

“没错,现在的玻璃窗口越来越少,表面上看,取而代之的是大堂里陈列的一台台机器。但实则,是每一位转型柜员一次次的突破守旧,一次次的挑战自我。”严晓菲说,一个又一个新的业务和任务,更是对转型中的我们耐力与智慧的考验。

“同时这也让我懂得,服务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心怀温暖,为其思量。”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如何迈过职场“35岁门槛”:回家...

在家上班,行!在办公室上班,行!...

A股银行出大事:100多名员工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