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协会厉害了!不仅把旗袍穿出美感和神韵,还用行动推广非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忻意 发布时间:2019-07-16 12:09

摘要: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间旗袍社团呢?

作为独具东方韵味的服饰,旗袍可以展现女性的曼妙身姿和优雅气质,深受众人喜爱。国内的旗袍协会不计其数,别说是一个城市,一个社区文化中心都可能有旗袍社团,只要集体身着旗袍走秀,便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记者近日探访的沪上这家旗袍协会,不仅学习如何把一袭旗袍穿出美感和神韵,更是用行动推广非遗文化,让旗袍吸引世界的眼光。


一群优雅的旗袍姐妹


“这是我们的旗袍文化工作室,姐妹们商量好下班后一起来。”走进河南中路的一间商务楼办公室,8位身着旗袍的女士令记者眼前一亮。她们所穿的旗袍,立领盘扣,镂空绣花,什色斑斓,款式长短各异,身处一室却极为和谐;她们妆容得体,搭配披巾、耳环、项链等配饰,单看坐姿就透露出优雅的气质。环顾房间,墙角有一个身着旗袍的模特人偶,书橱里陈列着旗袍相关的书籍和照片,墙上还挂着一块“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单位”的铭牌。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间旗袍社团呢?


作为社团创始人之一,张娅佳就坐在记者的边上,她说:“因为爱旗袍,所以我们走到了一起,而且相识相聚很多年了。”一些姐妹最早相识于旗袍沙龙,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到2012年时已有40多个旗袍爱好者经常聚在一起活动,后通过推荐加入了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于2013年5月12日成立了上海旗袍文化联谊会。

在座的姐妹们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她们在海上文化中心(大宁剧院)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旗袍文化节目,涵盖歌曲、舞蹈、戏曲、朗诵、器乐、书法、走秀等多种表演形式。当时,坐在台下观看表演的曹云女士被旗袍之美吸引住了,一辈子从没穿过旗袍的她,竟然有了加入旗袍联谊会的冲动。


“其实,我对旗袍是有情结的。”妆容精致的曹云坐在记者对面,说话时一副小女人的神情,根本看不出已是73岁的年纪。在她的记忆中,家中很有旗袍氛围,母亲和姐姐都爱穿旗袍,还穿着漂亮的旗袍拍照、跳舞。儿时的她想着长大了也要穿旗袍,但真的长大后,旗袍却淡出了整个社会,以至于她忘却了对旗袍的念想。但在欣赏过那场旗袍演出后,她翻出了珍藏几十年压箱底的紫色料子,请裁缝师傅做了一件胸口绣花的旗袍。“这是我设计的旗袍,我的小名叫阿花。”即便曹云现在已经有许多旗袍,但采访当天还是穿着这件最有纪念意义的旗袍。


到2018年6月22日,旗袍联谊会更名为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旗袍艺术专业委员会(简称旗艺会),如今共有85名成员,平均年龄48.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5%以上,其中60%为职场女性。绽放美丽,精彩人生,是这些旗袍丽人们的共同追求。


精致典雅融入工作和生活


在民国时期,旗袍是大众化的日常服饰,上至名媛政客,下至普通百姓,都会身着旗袍。而今,旗袍却成了一种礼仪服饰,好不容易做一件合身的旗袍,却往往被束之高阁,少有露面的机会。

在国企担任行政工作的曹凯,每天穿着旗袍上班,光是走在路上就有不少人行注目礼,而她的同事早已习惯她的穿衣风格,还夸她的身材好、仪态端庄。在她的影响下,有好几位同事也添置了旗袍。她认为,旗袍于工作也是有关联的:“每天穿旗袍修身养性,将旗袍的规范作用于档案的管理细节中,将织锦的柔顺作用于文字的编撰精彩中,将精致的典雅作用于后勤的事务繁杂中,将细腻的线条串起工作的认真态度,由此身体力行,即使工作也成了修炼性情的途径。”


要把旗袍穿出美感,体现出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个性修养,还是要回归到穿旗袍者的文化修养上,而旗艺会恰恰是一个倡导终身学习的社团,开设有古琴、书法、国画、二胡、朗诵、舞蹈、形体、声乐、走秀、摄影、外语等14项课程,还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开设讲座。曹凯曾经一口气报了7门课程,每周末都穿着旗袍来上课,体味吟诵古典诗词的音韵之妙,感应笔墨熏染的芳香气息,接受典雅的礼仪熏陶……如今,她的气质愈发迷人,闲暇时有模有样地做起了旗袍,还开设了沪语朗读类的公众号。


旗袍姐妹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优秀教师、中医专家、资深律师、财务总监、机关干部、企业高管等。从事外贸工作的穿上旗袍面对外商,不仅得体,还展现了中国女性形象;企业家、设计师,则恨不得一年365天都穿旗袍,凸显个人风采;即便一些职业不适合在上班时穿旗袍,但业余生活也离不开旗袍,既愉悦自己,又感染他人。


不得不提及这位“旗袍仙子”———毕业于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戴颖,6年前就因复古旗袍照片走红于网络,如今,这位90后的苏州姑娘已成为旗艺会的门面担当。她是个女红高手,能设计旗袍,传承海派旗袍制作工艺,也是博学才女,致力于海派文化特别是旗袍文化研究,曾带着论文参加旗袍论坛。戴颖一直在呼吁,不要把“旗袍秀”等同于旗袍文化,不能光图表面的光鲜,而是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穿上身,把中国女性的高贵温良和严谨自律的精神穿到心里。


走出国门推广中国文化


六年来,这支旗袍社团的姐妹们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服务和义演,多次举办了旗袍文化展览、旗袍论坛,她们每年举办旗袍才艺成果汇演,投身非遗文化宣传活动。由于良好的口碑,她们受邀参加“一带一路”西安国际商贸会交流演出,参加第二届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活动。  由于社团隶属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旗艺会的姐妹们还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会员龚金姬向记者介绍道,姐妹们先后到访意大利、新西兰、韩国、荷兰、毛里求斯、日本等国家,所到之处,均受到该国地方政府及媒体的高度评价。“今年3月,我们到美国夏威夷进行文化交流,得到夏威夷州长的接见并获得证书。”


由于这是一个民间社团,没有一分钱的政府财政补贴,所有的活动经费都靠会员及家属赞助,出国参加文化演出,当然也全都是自费的。会员陈苑玲是一名中医师,平时门诊量大,非常繁忙,为了团队顺利演出,她买了昂贵的机票飞到国外,演出结束就匆匆回国上班,不像别的会员还在国外观光几天。


会长刘佩珠更是付出巨大,她要先出国考察,与国外机构对接,随后再回国做方案。为了让姐妹们出国前感受下西餐礼仪,她慷慨地请大家吃西餐,现场体验刀叉摆放。“借场地、做服装、买道具、聘顾问、请编导,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寻找资源和演出机会,每年少说还要自费投入10万元以上,”龚金姬说。


据悉,刘佩珠是一位转业军人,退休前在一家银行的企业文化部工作,2009年起疯狂地迷上了旗袍。一次,她和30多位旗袍沙龙的姐妹自费坐邮轮去日本旅游,每人都带6件旗袍,一天一件不重样。由于她们都穿着旗袍,在邮轮上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结果还被请上台表演走秀,可以说是第一次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表演。此后,刘佩珠阅读了大量关于旗袍的书,逐渐找准了自己退休后的“事业”———传承旗袍文化,追求有思想的美丽。


构建都市女性的精神家园


当被问到社团遇到过什么困难时,张娅佳脱口而出:“当然是资金问题啊。”2013年12月举办的旗袍文化展演,会员们通过捐款的方式募集了15万元的演出经费,其中刘佩珠一人就捐出了10万元;2014年举办沪港台旗袍文化推进系列活动,设旗袍论坛、名媛旗袍展和旗袍论坛三项活动,虽说已获得项目资助,但会员们还是在活动筹备阶段垫付了3000元到2万元不等,而刘佩珠则垫付了20万元。


“我们就是个自筹资金搞活动的非盈利社团,每个会员的会费是500元,两个学期的培训费也只有1000元。开设的14个学习组,声乐和形体是必修课,其他可以选修,哪里还有更便宜的培训班?”张娅佳说,场地是社团会员无偿提供的,而授课老师也是公益性的,东华大学教授饶有兴致地传授古琴、书画,上影厂的老导演主动要求来做顾问,四川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亲自指导朗诵,大家都极尽所能地提供各种资源。有时,会员们参加演出会得到一些车马费,但她们却不计较得失,秉承“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理念,将所得费用捐给协会,着实让人感动。


随着复古风的兴起,很多地方成立旗袍协会,打着推广旗袍文化的名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钱有闲的阿姨妈妈们入会、培训、置装、走秀,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而旗艺会则把会员控制在100人以内,入会要通过面试、培训,要参加琴棋书画的学习,每年还要进行形体测试、汇报表演、年度小结;许多会员还要承担对外联络、信息汇总、财务出纳、内刊编写、党员管理的任务,每月要参加工作例会。


“若不是真爱旗袍,应该早就被吓退了吧,”张娅佳笑着说,“我们希望以旗袍为载体,构建一个都市女性的精神家园,也为自己的人生注入美丽精彩的回忆。”

责任编辑:陈琳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逆行一线,东山、梅山基地骨干支援...

一天需测十几万人,上海市生物医药...

他们是电力卫士、白衣天使、社区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