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均的春节:承载劳模心与师生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琳 发布时间:2020-01-17 10:18

摘要: 掐指算来,从1999年到上海打拼工作伊始,马平均已陆陆续续在上海过了10个春节。

今年春节,上海市劳模、民办盛桥幼儿园园长马平均,要和家人一起在上海过年。掐指算来,从1999年到上海打拼工作伊始,马平均已陆陆续续在上海过了10个春节。


从一名普通的来沪务工人员成长为市劳模、幼教园长,马平均怀揣着对教育的梦想、对孩子的挚爱,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默默耕耘,在上海这座城市中扎下了根。他的家人如今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他的学生中也有不少成为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马平均在上海度过的春节,和乐、美满、充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他奋斗多年的重要收获之一,也是这座城市对奋斗者辛勤付出的回馈。


“我和家人已经习惯在上海过年了。”回忆起这些年往来于老家河南和上海的春节,马平均坦言,“虽然,最初是感觉上海过年缺了烟花爆竹的‘火药味’,这里包的饺子和家乡的味道不一样,走亲访友也不像老家那么频繁,故乡的年和上海的年有着种种差异,但上海已经成为我的另一个故乡,我的家在这里,团圆年就在这里。”


家人在哪里,年味就在哪里


过年不少人喜欢去下馆子聚餐,在上海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年夜饭、春节聚餐,平日人气旺的餐厅此时一座难求。但马平均却更喜欢动手办“家宴”,认为这样才真正有年味。“吃饺子、买新衣,给老人和孩子压岁钱等,这些都是从老家带出来的习惯,在上海,我们很少到饭店吃饭,都是和家人一起动手做家乡菜。当然,我是大厨,满桌几乎都是家乡菜:酥鱼、咸肉、香肠、大盘鸡、驴肉……”他娴熟地报出一连串关于家乡美食,听着就让人垂涎。


因为平时一心扑在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上,不是在学校中工作,就是去学生家中家访,马平均很少顾及自己家中的事情。成为上海市劳模之后,他还承担学校之外的职务,把家人接到上海安居,平时这些事务全权交由妻子和母亲打理。而春节假期,则是他难得一展厨艺的机会。虽然是另一种忙碌,但仍旧不得空的马平均甘之如饴。


“回想起来,真正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在上海过年还是2004年。那年,我的父亲正好在上海做心脏搭桥手术,春节不能回家,一家人都在上海,我自己动手做了一顿不算丰盛的饭菜。”那一年,虽然为老人在住所和医院之间奔波,但在马平均的记忆之中,一家人在一起,同样其乐融融。


实际上,了解马平均的人都知道,在上海从事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工作,因为相关政策变化,马平均也自己经历了各种分流、安置,数次面临重新就业的情况,但在采访之中,他不曾提及这些变动带来的焦虑和彷徨。“哪里有孩子需要我,我就在哪里。”这其实与他和过年的理念一样,“父母、家人在哪里,年味就在哪里。”


而马平均一家人真正习惯在上海过年,是在2010年他父亲去世之后。“我把母亲和孩子都带来了上海,老家也少有了其他亲戚。在上海,虽然没有老家春节热闹,但有家人和同事的陪伴,又能兼顾单位留守,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


关怀随行,春节充满温情


即便是过年,马平均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幼儿园之中。“这个幼儿园从开办我就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都亲历过、呵护过,就像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茁壮成长,我都在。如今,我把它当成我生活的一部分,另外的一个家。闲来无事,身处其中,享受与它的相处。”每当过年,他便会亲手给幼儿园张贴春联、布置环境、打扫卫生,共享节日气氛。


马平均面对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外地孩子,“小候鸟”春节绝大部分都会回家,但也有例外。2001年,马平均和一名叫唐璇的孩子在上海过的春节。“孩子的父母平常和我有过交流,那年春节大年初一,我受邀和他们一起过节。陪伴孩子游戏,吃他们的家乡饭,聊孩子的生活,聊他们和我们的家乡习俗,很开心,感觉也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现在,当年的学生都参加了工作,有了家庭。虽然他们之中有不少也是回老家过年,但每年春节,这些学生中也会有不少邀马平均聚聚,回顾当年的师生情。“至于家访,更是家常便饭,如果了解到春节他们不回家,会经常问问他们的生活,关心一下孩子。”


不只是师生情,对各级工会给予的关爱,马平均话语之中充满感恩:“自从成为上海劳模之后,每年的春节都会受到上级的关怀,无论是经济还是生活上,总工会都会有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还有团拜会等等活动,让我感到,在上海我不孤单,有很多人关心着我。”


今年,马平均所在的幼儿园的党支部有一位党员退休,还有两位新党员加入。“了解到春节他们都在上海,想趁春节假期去看看他们,共度佳节。”春节长假之后,他也准备打算带着一家人去旅游,享受一年之中难得休闲时光。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疫路上有你同心守“沪”,上海金融...

满格信号提升核酸检测登记效率,劳...

把家“搬”进居委会,24小时枕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