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打工人朋友|70后家政员周雪美:在上海,她实现了自己的“英雄之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1-10-03 16:01

摘要: 在沪三十余年,周雪美既讲得一口流利的沪语,又能与老外熟练用英语对话。这完美对接她的事业版图,左手为老服务,右手涉外家政。

周雪美,70后,一名资深家政员。来沪打拼生活三十余年,她的人生可谓在地化与国际化同步进行,既讲得了一口流利的沪语,又能与老外熟练用英语对话。这也完美对接她的事业版图,左手为老服务,右手涉外家政。人生的起点无法选择,但英雄从来不问出处,在上海这个给予她太多爱与善的更大世界里,周雪美凭借个人的努力与勤奋实现了属于自我的“英雄之旅”。



做好熟练工,讲究的是人品


周雪美是浙江诸暨人,在她7岁那年,奶奶来上海从事家政工作。记忆里,每逢过年,周雪美最期待收到奶奶带回来的大白兔奶糖,以及华山糖果厂出品的牛轧糖,这便构成了她最初对上海的甜蜜想象。初中毕业后,她离开家乡投靠已先来上海打工的父亲,自此开始了打拼人生。


从16岁到32岁,周雪美打过临工,做过柜台收银员和销售。2005年因脚伤她在家休息了一整年,也就此重新思考职业方向。综合个人的优劣势分析,她决定潜心从事家政行业。“我这个人喜欢动,喜欢风风火火的;虽然学历不高,但我动手能力强。”


回头来看,若用现在的行话说,周雪美是选对了上海服务业迅猛发展的“风口”。她利用自己休整的那一年,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考证,她是较早一批考出中高级家政服务员的持证从业者,在当时不断规范的家政市场上属稀缺人才。周雪美和记者讲,家务劳动就是熟练工,只要一名“阿姨”做得时间长,遵循所谓的1万小时原理,人人都能做得好。


根本的差别在于“细节”,比如从业者是否勤快,是否诚实,“是手脚麻利,还是马虎了事;雇主在与不在,能否做到一个样?”周雪美吃苦耐劳,为人诚实本分,服务的每一家都能得到雇主的好评。2011年,她代表长宁区参赛,获评由市妇联、市人社局等部门颁发的十佳“上海阿姨”荣誉称号。


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上海从事家政服务,让周雪美真正体会到,“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份职业都是平等的”。最令她都不曾想到的是,这份看似普通的家政服务,还顺带练就了她日后熟练的英语口语,“我们资深的‘阿姨’可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周雪美的第一位外籍雇主,是一家美资企业的美方CEO,这之后凭借好口碑,她的外籍雇主从未间断过,巴西英语、德国英语,她都听得懂。“读书时喜欢学英语但是成绩不理想,现在的英语能力真就是在工作中锻炼出来的。”目前她服务的一家美籍雇主,已合作了十余年,她的英语词汇量也从最初的“mopthefloor”(拖地板)这类不断扩充升级,前不久,周雪美兼职为一位非洲籍演讲者作了一场线上同声传译。


服务老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自打周雪美从事家政服务起,以雇主年龄层作分类,占比最为吃重的就是为老服务。随着上海人口逐步老龄化,周雪美也从自身职业亲身感受到国家对老年工作的重视与细化。在任职的长宁区新泾镇居家养老服务社,她每月要为6家左右的老人提供人均16个小时的服务,“费用都是政府埋单的。”


记者此次采访,恰巧赶上周雪美去长宁区新泾镇一对接近百岁老夫妻的家里服务,“每周去四次左右,一次两小时,包括了买菜、做饭、做保洁,还有跑外勤,替老人配药等等。”现年99岁的汤老先生退休时是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至今仍保持着日日读报的习惯,尤为喜欢了解国家大事与国际新闻。几个月前,汤老先生眼疾加重,如今周雪美就承担起为他朗读报纸的任务。采访中,汤老先生特别问,“你是报纸的记者,你自己替人读过报吗?其实读新闻很不容易的。”老先生的听力下降,周雪美在朗读时语速要慢一些,声音要响一些,最绝的是,她的一口沪语特别有穿越回从前的老上海味道。记者是上海人,但与汤老先生在沟通时,讲的上海话令老人家要么听不清、要么听不懂,非得通过周雪美“转译”一番,信息才能成功对接。


周雪美已在汤老先生家服务了近8年,是这对“90后”夫妇分外依赖的左膀右臂,彼此间的情感也升华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汤老先生讲道,“我们根本少不了她,她是家里的管家,发现有什么东西缺少了就会及时补给,像我早餐爱吃黄油配面包,小周看到家里黄油快没了,就会在家乐福打折的时候帮我们买好备齐。”



是“阿姨”,也是独立女性


从事家政工作,恰恰是节日比平时更忙碌。当被问起2021年这个国庆如何安排时,周雪美说她决定给自己真正放个假,笑言身体也不如以往了,前些日子工作比较辛苦,所以这次过节就完全不安排活干,让自己放松放松。


周雪美结婚很早,20岁出头就嫁给了一位上海本地人。这不仅仅是顺应老家女性早婚的传统,“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所以很想有个家。”她是街坊邻里交口称赞的好儿媳,在床前侍奉公婆超过20余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过去,周雪美很羞于告诉他人自己的学历低,现在早释怀了。她说英雄不问出处,人生无法选择起点,虽然自己的原生家庭并不如意,但得到更大世界所投入的善与爱,已太多太多了。来到上海后,周雪美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给予她帮助与关怀,不少还是导航她人生的贵人,“还有啊,谁能想到我日后能熟练说英语,甚至当同声传译?”


如今的周雪美,自信且有安全感,通过三十余年在上海的历练,她深知婚姻才不是一个女人的全部,“我们做“阿姨”的也能成为独立女性呀。”她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常常喜乐,满怀盼望,亲手做工,就能有余。而在记者看来,她的职业人生真正践行了本报箴言——爱劳动,有好报。

责任编辑:梁嘉蕾,庄从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逆行一线,东山、梅山基地骨干支援...

一天需测十几万人,上海市生物医药...

他们是电力卫士、白衣天使、社区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