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我们不累,望理解、盼配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2-04-05 18:39

摘要: 正如志愿者梁丹琪所说:“说不上特别高尚的大爱,我们是村里的人嘛,找点事情做,为村里出份力。”

早上四点半,闵行区浦江镇镇北村村民梁丹琪悄悄起床,避免吵醒家人,她快速收拾好自己,骑上电瓶车赶到村里的农场。没吃口早饭,不敢多喝水,熟练地穿戴上防护服,她开始招呼已经在门口排队的村民们,“二维码准备好,你是第一个管子记得给医生。”


3月疫情以来,她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做志愿者,从一无所知只是维护秩序的“小白”志愿者到如今已经轮遍所有岗位的熟练工,她说,“希望疫情快点平稳,我这个岗位也能快些下岗。”


每日抬腕千余次

日晒雨淋风雨倒灌


梁丹琪是镇北村最早一批的志愿者,在三月中旬首次全村进行核酸筛查时就参与其中,“那天接到我妈的电话,说村里做核酸人手不够,来问我能不能帮忙。”恰逢周六,休息在家的梁丹琪二话没说就出发了。


登记姓名、写出入证、PDA扫码、医生助理……梁丹琪几乎做过所有的岗位,“写出入证那两天真的累,手特别酸,我感觉我把一年的字都写掉了。”不仅轮岗了各种岗位,也经历了这半个月以来多变的天气,最开始时,志愿者们穿着并非完全密封的“小蓝”防护服工作,碰上阴雨天,风雨从脖子后方灌进去,梁丹琪摆摆手说道:“那真的是透心凉啊!”


近几日,阳光明媚,进行核酸检测筛查的农场宽敞无遮挡,当一天中连续七八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结束时,梁丹琪裸露在外面的皮肤被晒到发疼。



梁丹琪不断抬腕、扫码,她一旁的陈佩雯则不断重复“手机放低点”“亮度调亮点”“二维码”三句话,几个小时说上上千遍,同为镇北村村民的陈佩雯是梁丹琪的PDA扫码岗位搭档,她拿着一个由纸箱改造成的遮阳盒,在进行验码时遮挡,加大验码的一次性成功率。“太阳反光太厉害的时候,扫码都扫不出来,一个个调整太耽搁时间了,我们按照短视频上面学着做了个遮阳盒用来挡太阳。”


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时间往往在半天左右,从早上6点到中午11点,陈佩雯进行了一番估算:“今天做了4个组,一千多个人,大概是整个村一半的量,剩下的交给后面那班志愿者了。”


身体不累心疲惫

最盼村民都配合


志愿者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见多了村里的农作,摆摆手都说志愿者工作并不累,“累倒是不累,当然肯定没家里躺着舒服。”


对于志愿者来说,更多的是心累,梁丹琪叹了口气,“叫了不听”。即使核酸检测前请提前准备好二维码的信息已经铺天盖地进行了宣传告知,依然有部分村民并不配合。


记者在核酸检测现场看到,有些村民在队伍中马上就要进门验码了,手机还停留在棋牌游戏的界面,在志愿者提醒亮码下依然不忘再出两张牌,走到门口才开始匆忙调整,浪费了其他人的排队等待时间。


此外,不同于街道小区,在广袤的乡村中,除了老人居多的本地村民外,还居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年纪大些的人对手机的操作十分陌生,并且方言晦涩难解,有时一句“屏幕调亮些”需要反复说上好几遍对方才能理解。志愿者们愿意反复沟通,有些村民却不以为然,没有提前准备好检测二维码却又嫌弃志愿者们“脏”,挥舞着手要求离自己远些。



“我们作为志愿者有力出力,但还是有些人总觉得我们服务不到位。”刚参与过抗原检测志愿服务的梁晓莲对“心累”有着同样的感受,“起冲突的时候最为难。”


乡村地广“人不稀”,做抗原检测时需挨家挨户发放,日行万步是常态,大量独居老人无法进行抗原自测,需要志愿者搭把手,半天功夫,梁晓莲捏试剂的手指都有些发抖。难沟通、费精力,种种困难摆在志愿者们面前,她们愿意多解释、去解决,但同样也希望村民们能够互相配合理解。


村民出力为村庄

午餐相聚最高兴


在镇北村的志愿者队伍中,女性占了大多数,她们家中大多有需要线上办公的工作、正在上网课的孩子,却依然能积极主动报名志愿服务。正如梁丹琪所说,“说不上特别高尚的大爱,我们是村里的人嘛,找点事情做,为村里出份力。”


有时碰上家人来做核酸检测,梁丹琪在那一刻很高兴,“我儿子很兴奋,他总算知道妈妈在做什么了。”


喝不上水、上不了厕所,上午的工作时常饿着肚子,除了服务村庄外,这里的志愿者们也有高兴的时刻,有人说,“每次吃饭的时候大家伙聚在一起,聊聊天,那时候最开心。完成了工作,才感觉松了口气。”


一名志愿者兴奋地回忆道,“有次我和别人搭档了半天,吃饭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她是我同学的姐姐,竟然是认识的。”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逆行一线,东山、梅山基地骨干支援...

一天需测十几万人,上海市生物医药...

他们是电力卫士、白衣天使、社区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