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创新平台,上海城投多举措助力职工直通技能成才路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2-09-13 09:12

摘要: 上海城投集团以劳模工匠为带头人,搭建了劳模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创新功能突出的创新工作室,为企业聚才育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兴则事业兴。在上海城投持续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形象已日渐清晰。集团以劳模工匠为带头人,搭建了劳模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创新功能突出的创新工作室,为企业聚才育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紧缺工种实训填补空白


“非常感谢城投集团对我的栽培。”在全国劳模、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杨戌雷的记忆里,自己的成长成才得益于企业浓厚的学习氛围,“无论是在上海城投教育培训中心参与电工、电焊工等技能培训,还是在集团建设的污水污泥处理实训基地演练操作新技术,都对我的技能提升帮助很大。”


(杨戌雷对生产工艺进行精准调控。采访对象供图)


近些年,随着我国污泥新建工程建设不断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矛盾更为凸显。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杨戌雷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以他领衔的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输送一支截污治污高技能人才团队。为了加快从理论学习到上手实践的转化速度,工作室探索出了包括理论知识讲授、实际操作指导和参与项目研究的“三位一体”带教法,并完善“在培训中学、在创新中学、在实践中学、在交流中学”的四学模式。


当前,在城投集团牵头下,污水公司联合各家污水处理厂,根据每个厂的工艺技术特点,正更新完善污泥处理技术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包含离心脱水、污泥消化、污泥干化焚烧、板框压滤等工艺的污泥处理工教材编写工作。“我们工作室有多名技术骨干参与其中,填补了行业的空白,规范运行标准,并积极开展技能等级工培训工作。” 杨戌雷说道。


(杨戌雷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开展师徒带教。采访对象供图)


与此同时,工作室不断激发岗位职工创新潜能,形成合理化建议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技改交流活动,举全团队之力解决了设备设施上、工艺运行上的疑难杂症,形成多项创新成果和技改措施。其中1项获发明专利、10项获实用新型专利。获上海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等15余项创新成果。


领衔高师带徒加快技艺传承


顾锦昕,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桥吊修理副班组长。从业20余载,他从一名普通修理工成长为城投集团首席技师、上海工匠、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各种荣誉加身。


“我们公司地方比较偏僻,作业条件也艰苦,再加上社会对环卫工行业的偏见,所以我们的一线队伍中专业型人才一直短缺。” 以顾锦昕为带头人的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开启了“一名劳模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辐射一个集体”的探索之路。


(顾锦昕带领团队高空抢修桥吊。采访对象供图)


面对“零基础”学员,顾锦昕“以修带学”,每逢自己工作检修时都要拉上大伙一起去,边修边讲解、边做边辅导,学员在实战操作时,他也跟去看,把原理、步骤讲得清晰完整。为了给大家补基础,他自己动手找来木板、电线、零件等,做了几套与桥吊部件一模一样的电气实训装置,供学员工余时动手练习。在“高师带徒”的培养机制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有1名中级工取得高级资质,2名初级工晋升为中级,其中还有人考取了电焊、铲车、正面吊等多个工种的操作证,工作室的7位成员平均每人都有两证在手。


(顾锦昕带领团队现场检修、传道授惑。采访对象供图)


如今,企业内高级工、中级工的队伍正逐渐壮大,不仅缓解了一线专技人员紧缺的问题,也为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培育创新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固废清运处置事业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输送了人才后备力量。


以点带面培育创新实战能力


9月5日晚间,台风“轩岚诺”越过上海同纬度后,黄色预警信号解除,已连续“作战”3天2晚的上海迅翔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技术管理部)经理沈强终于能回家休息了。


水利行业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在迅翔水利公司不断推进精细监管、智能调度、标准运行的目标之下,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21年,以沈强命名的“泵闸创新工作室”联合行业内另两家职工创新工作室,承担起培育与水利水运行业发展相适宜的青年技能人才工作。


(沈强在“泵闸创新工作室”讲解泵闸设备电路运行原理。采访对象供图)


记者走进上海市区最大的泵站——淀东泵闸,原先110平方的培训车间,已被改造成集学习教育培训、读书研讨、方案设计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身为上海城投工匠、上海市技术能手,沈强认为,一线职工的创新能力包含着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新产品开发、技术工艺攻关等能力。“目前,工作室借助‘高师带徒’的机制,将带教和一线作业项目相结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手把手地提升职工的操作运行技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沈强说道。


(沈强带领技术团队在泵闸现场开展新型设备研发工作。采访对象供图)


联合创新工作室以青年人为核心,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取得20多项技改和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3项,节约成本上千万元,部分成果获得上海市水利创新示范奖、优秀创新成果、上海市发明奖称号。


模范团队打造“最高”标准服务


每天站在546米的高空,以“上帝视角”360度俯瞰魔都,这是上海中心大厦商务运营有限公司“巅峰632先锋队”礼宾接待员杜煜的工作日常。95后的她从业不过4年,但已拥有了相当亮眼的工作履历:进博会期间多次接待来访外宾,在由大厦举行的上海城市推介会、市长咨询会、城投30周年大会等重要活动中担任VIP礼宾接待。


(杜煜在为参观宾客讲解上海城投30周年成就展。采访对象供图)


事实上,在“巅峰632先锋队” 里,杜煜并非是一枝独秀的存在。这支荣获“2020年上海市模范集体”“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团队一直在致力于将专业的接待服务做到“整齐划一”。“我们有一整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可以帮助一个‘小白’迅速进入职业角色。” 杜煜向记者透露,自己从入职到正式上岗参与VIP礼宾接待,其实也就是一个月而已。


《运营手册》《员工手册》与《危机管理手册》是每一位接待员的从业“宝典”。男性接待员的头发不能压眉,女性不能染夸张的发色,要求化淡妆;站立时,双肩要自然下垂,收腹挺胸,下颌稍微向后;行走的速度与参观者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各类突发事件有应对的流程……这些都在三本“宝典”中有巨细靡遗的规定。


(杜煜所在的“巅峰632先锋队”荣获“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采访对象供图)


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矢志达到上海服务的最高标准是团队孜孜以求的目标。“巅峰632先锋队”72位成员,平均年龄仅24岁,年轻的他们每天耐心细致地重复做好微笑问候、解答询问、指引动线等“小事情”,认真倾听每一位游客的中肯建议和体验评价,并及时纳入服务方法改进、服务内容优化等实际工作中。


打造锤炼技能本领的“练兵场”


“不断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将促进产业工人队伍职业技能提升与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效结合,历来是城投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上海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曙杰这样表示。


2019年,城投集团顺应国家技能政策改革,成立“上海城投技能人才发展中心”。作为本市首批职业技能认证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共计开发14个工种37个等级的技能等级认定项目,充分契合企业服务城市安全运行和保障民生的主体功能。一线技能员工在人才发展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受益良多,通过一系列“素质培养”成长为职场上的优势选手、强势群体。截至2021年底,上海城投一线技能人员占一线工人比例已达62.9%,而在技能人员中,高技能人才比例达39.2%,实现了人生出彩的华丽蜕变。


面向未来,上海城投将继续为职工打造锤炼技能本领的“练兵场”,推动实训基地能级提升,推进“互联网+”新型培训模式和数字化管理,推广网络信息化在技术比武中的应用,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和项目制培训,为更多的职工铺就技能成才路。


(头图:杨戌雷带领团队在生产现场开展实际操作指导。采访对象供图)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工故事|加强值守加密排查,战台...

职工故事|我们都是那抹微光 !上...

职工故事|助力高温岗位逐步“退热...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