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路|用情守护银发人 不负热爱与坚持——记上海工匠、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生活区副主任施晴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3-02-26 15:40

摘要: 从业近30年,施晴燕将自己实践总结的养老技艺不断地从院内传授到院外,甚至辐射长三角。

头图为施晴燕和一福院老人在一起


2022年是养老护理员施晴燕从业以来最具挑战的一年。但收获也是巨大的,“没想到自己能够扛下来,突破了职业能力天花板。”作为老师的施晴燕桃李满天下,从业近30年,她将自己实践总结的养老技艺不断地从院内传授到院外,甚至辐射长三角。


全力以赴 为老服务


2023年1月11日,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院”)正式恢复了家属探访,一切回归日常。看着老人们与小辈间的亲密互动,施晴燕觉得,所有的努力与辛苦都太值得了。


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一福院职工足足封闭驻院一百多天。作为生活区唯一的中层管理者,她每天5点起床,和院领导沟通当前的工作重点,调动所有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安排新一天的工作;为了更细致有效地做好防疫不留一个死角,施晴燕自己背着20斤的消毒桶一天四次整楼消杀;当然更重要的,是关注好老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变化。繁重的任务令她往往要过午夜12点才能睡下,“这也算是睡得早、起得早啦。”施晴燕打趣道。


去年12月初,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养老院的护理压力再次升级。施晴燕说,身体健壮的成年人染疫后尚有各种不适,病毒对老人们的身心更是挑战,所以在护理上就要更有耐心,更懂技巧。不少老人“阳康”后胃口不佳,此时蛋白质、维生素就是最好的补药,为了让老人们能多吃些,施晴燕带领护理团队,把原来的一日三餐改为少食多餐,若是老人咀嚼能力变弱了,他们把固体食物改成流质食物,把水果榨成汁。同时,还要动用自己全部的情商、智商,“和阿婆爷叔斗智斗勇,‘连哄带骗’,他们能把每顿饭都吃下,我们就放心了。”施晴燕说道。


传技授艺 桃李天下


人人都将老去,在社会化养老观念愈发深入人心的当下,养老服务事业方兴未艾,需要更多技能人才的加入。


老人们口里的“小施”,其实也是许多养老护理人员的“施老师”。近些年,作为院里“雁式带飞”师带徒工作室的带头人,她不断地自己总结、编写教案,将养老技艺教授给他人。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施晴燕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领,通过摸索归纳,总结形成了“五看一听”工作法。即:看饮食做好沟通预防、看神色察觉情绪问题、看睡眠预见安全风险、看皮肤警示疾病征兆、看步态预知身体变化、听语言判断认知异常。经过多年的贴身带教,她的徒弟们在多个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奖,包括首届长三角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并包揽了2021、2022上海市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


(施晴燕是一福院“雁式带飞”师带徒工作室带头人。图为她正在传帮带,将多年总结的养老技艺教授给他人)


在业内,施晴燕桃李满天下,通过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形式,把技能从院内传授到院外,让规范的服务可复制、可推广。作为长三角养老实训基地、上海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的一员,施晴燕积极参与培育“工匠型”养老服务人才梯队。每年,她都会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薄弱养老机构的帮扶结对,开展公共卫生、院感控制、出入院管理及照护技能培训等。在此基础上,施晴燕参与社区各类公益课程开发,包括移动翻身、肢体康复、认知症照护等四节标准化课程,并授课培训。同时,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号召,施晴燕积极参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与云南省文山州签署的家政养老技能扶贫的合作项目,将海派养老的理念与技能送教上门,为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献出自己的力量。


小小发明 造福老人


采访中,施晴燕笑着说,“虽然我们不如制造飞机、汽车等专业性那么强,但要把养老服务做精做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脑血管意外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院里的一位王阿婆因为脑梗后手部肌肉力量下降,原本活泼好动、凡事亲力亲为的她变得每天郁郁寡欢,情绪消极。施晴燕觉得可以从源头解决问题,她召集工作室的社工、医生、护士、护理员成立项目组。在大家的集思广益和施晴燕的巧手制作下,指腕臂力锻炼器应运而生。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指腕臂力锻炼器后,王阿婆的手部肌肉力量得到了改善,可以完成基本的日常动作,人也愈发开朗起来。


近年来,施晴燕和她的团队先后探索研究《走近失智老人的心灵——运用综合护理措施改善院内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末梢循环和认知障碍及自身免疫系统低下引发初起皮肤问题的探究》等课题,创新小发明10余件。目前,工作室已成功申报两项国家专利。


矢志热爱 砥砺前行


距今,施晴燕已从业30年,她尝遍了这份职业的酸苦辣咸。养老护理首先是一个体力活,常须搬搬抬抬,若要挪动身材高大的老年人就更吃力了。有些失智老人犯起病来,施晴燕躲避不及就会挨打。老人的身体状况也常常存在不确定性,面对家属的不理解与批评指责,施晴燕更多选择的是包容与忍耐。这其实就是施晴燕在工作日常中需要去承受的,在外人看来不可谓不辛苦。


(施晴燕正在为卧床老人喂营养粥)


但施晴燕说,这一切的细碎与重担比起收获的甜,就算不得什么了。她清晰记得,“十几年前,一位老人因为吃药的关系晚上有尿频的习惯,但他体恤我不要太辛苦,主动提出可以在床上如厕;有些老人记不得东西放在哪里,也不同意别人碰,只要我来帮他找;还有些老人可能连自己的孩子都认不得了,但就认得我。”


施晴燕告诉记者,老宝贝们的爱与信赖就是自己坚持下去的源源动力,她也将带着这份心中的热爱,迎接每一天的任务与挑战。


(施晴燕陪伴老人玩益智玩具)

责任编辑:梁嘉蕾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匠心之路丨新一届上海工匠、中建八...

广东打出“组合拳”培养产业“新工...

一砖一瓦、一樑一墙都要尊重原貌,...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