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股权激励“避雷”建议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0-09-02 12:37

摘要: 股权激励操作中,员工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利益?有哪些坑或者雷,不能踩到?

目前,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已经非常普遍,在这些操作中,员工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利益?有哪些坑或者雷,不能踩到?对此孙涛律师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首先,员工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清晰的判断。公司目前的经营是否正常,公司业务、资金流等是否健康。也有个别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实际目的并不是为了留住核心员工,让公司和员工能够有共同的发展,而是通过获得员工的资金缓解公司目前的资金链问题。这样的话,员工最后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其次,员工要分清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是什么类型,是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还是虚拟股票(分红型)等。在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对员工来讲,虚拟股票的形式相对比较直接,员工不需要支付对价款,但可以根据约定的比例和约定的条件获得相应的分红。


最后,对公司实施的方案,员工要着重关注公司回购的条件、股权激励的期限、退出股权激励的计划、分红等直接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条款,自身是否能够接受。一般来说,公司已经制定推行的股权激励计划是不会接受员工的修改,因此员工需要自己衡量利弊。


那么万一员工支付了一定款项加入了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没想到公司运营不善倒闭了,此时应该如何维权?


以本案例为例,员工获得的股权是从公司的大股东份额中剥离,是与大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相应的认购款项应该也是支付给大股东。那么今后如果公司发生运营不善倒闭的情形,可以尝试向公司及大股东一起主张权利。


目前由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对于不同问题,各地司法在实践中的观点亦有所差别。因此,员工在参加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时,务必要对相关条款对本人的影响有明确的认知,避免后期不必要的纠纷。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延伸阅读:股权激励“避雷”建议

专家解读:股权不可“强买强卖”

专家观点丨签订合同对劳动者是一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