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斗者|生命终点的“守望者”杨慧峰:让人生的“最后一公里”更温暖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兴 发布时间:2020-11-22 17:36

摘要: 把病人当亲人,不负“生”之托。

“杨老师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儿子。”每当提及自己的儿子小高,老寿眼中都泛着泪光。老人口中的“杨老师”,便是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杨慧峰。


这位从事护理工作25年、建立了安宁疗护“爱的港湾”志愿者团队的护士长,在医护事业发展方面兢兢业业,坚强付出,谱写了一首首令人敬佩的生命赞歌。


捂热病人冰冷的心


“他确诊的时候,已经是鼻咽癌晚期。再加上其他并发症,没办法动手术。看了很多医院,都说治不了”采访现场,当老寿回忆起儿子小高生病时的情景,声音哽咽。


小高是安宁疗护病区在2014年12月10日正式启用后迎来的最年轻的病患,刚入院的小高,在外人眼中,脾气暴躁、孤僻,不配合任何治疗,护工换了一个又一个。“他孤身只影,没有家属陪伴,甚至连生活用品也没有。刚来时,便跟护工们说,他是到这里就是来混日子的,不要问病情,也不要打听他的事。”杨慧峰回忆道。


“小高有过人生的巅峰,汶川地震的时候他曾捐赠12万,也曾给一对患白血病的母女捐赠了6000元。”人生起伏再加上病痛折磨,小高一度将自己封闭起来,然而在杨慧峰和同事们陪伴下,小高的心慢慢被捂热了。


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杨慧峰和同事们就帮他做汤圆、馄饨、饺子,天天换着花样煮给他吃;他不经意间说想吃小时候吃过的点心,杨慧峰想方设法把50公里之外七宝古镇的“七宝糕”捧到了他的面前。


“我知道他是个善良的人,我能做的就是让他安安心心不留遗憾、带着尊严地离开。”杨慧峰眼眶湿润。


做守护生命的天使


2014年10月,由于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舒缓疗护”(后称“安宁疗护”)的进一步推进,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列为第二批试点建设单位承担临终关怀的工作。


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课题,杨慧峰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医院的情况下,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组建了一支由病区医护人员、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爱的港湾”志愿者团队,为病人提供“身、心、灵、社”全方位的志愿服务。


“如果自己本身接受不了死亡,又怎么去为安宁疗护的病人服务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杨慧峰在志愿者团队组建时就格外注重志愿者主观意愿和个人能力,并通过传统文化、医药知识、心理培训学习等手段,不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给患者过生日、送慰问、节目表演、心愿满足……各种悉心周到的关怀服务拉近了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距离,也让志愿者之间相互学习、抱团取暖,病区的护士们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融洽了。


医学也是有温度的


事实上,在接触“安宁疗护”工作之前,杨慧峰就跟踪照顾过几个癌症病人,她深知临终患者的痛苦和无奈,她也深刻的理解到,临终关怀的病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抚慰和陪伴,而她和她的团队也在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将这份人文关怀做到无微不至——居家式的病房陈设,让病人和家属感到温馨自在;单人式入住安排,给病人更多自由空间;为每位病人量身定制周到服务,让临终患者感到“被尊重”“不孤单”。



“我们就想把这里打造成居家式的、生命最后一站的栖息地,让临终病人在最后一刻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尽量让生命的质量不打折。”杨慧峰说,“我一直认为‘安宁疗护’这个理念特别好,我想要把这个事情做好,让更多的临终患者能减轻痛苦、无憾谢幕。”


在杨慧峰看来,临终关怀谈及的是死亡教育,必须开展个体和团体相结合的辅导,需要将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在工作中引入了音乐疗法、芳香疗法、色彩疗法、中医情志疗法等多种心理疏导形式,并积极开展对患者家属的哀伤辅导,通过微信交流群等形式,帮助患者家属和丧亲者在群内解答各种困惑和心理倾述。同时,她还带领团队尽全力满足临终病人的最后愿望、给予生命回顾;帮助患者提供家庭沟通、法律援助、社会支持等服务。先后为58位临终病人在安宁病区度过人生最后一个生日;帮助8位患者实现生命的升华,完成遗体捐献;与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帮助完成财产公证,减轻变为遗产的损失……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就是杨慧峰一直坚持的信仰。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新时代奋斗者|面向世界难题,这位...

新时代奋斗者|生命终点的“守望者...

新时代奋斗者|用中国技艺打造中国...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