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万骑手疑“被个体户”?平台岂能当甩手掌柜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红星新闻评论微信公号,熊志 发布时间:2021-10-07 07:30

摘要: 充分保障外卖骑手的合法劳动权益,探索出符合平台经济特征的用工模式,让他们告别维权难的困境,平台经济才能走得更远。

近日,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外卖平台用工模式法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平台在不断演进骑手的用工模式,甚至出现160万骑手疑似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用工形式,以此脱离劳动法的保护。而司法判决结果显示,如今外卖平台与外卖骑手的劳动关系认定率在1%以下。


继《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之后,这份深度调查报告,为我们揭开了外卖骑手们在算法之外面临的另一重困境——劳动关系认定难。


根据报告,外卖平台用工模式不断演进,从直接招募骑手,慢慢改为将骑手外包给一些众包服务公司进行管理,以此来规避风险,压缩成本。并且,这种众包管理模式,并非只有一个层级,骑手们往往是被层层转包,日常管理、签协议、发工资的,可能并不是一家公司。


由此导致,外卖骑手虽然穿着外卖平台的工服,为平台跑腿,但和平台没有劳动关系。而在灵活的用工模式下,由于找不到单位,找不到法律意义上的雇主,他们没有社保,一旦发生工伤等问题,维权十分困难。


压缩人力成本最极端的情形,便是让外卖骑手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外卖骑手一旦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被诱导注册灵活用工平台的APP,注册成个体工商户,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因为按照《劳动法》,个体工商户是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并不受劳动法保护。


游离在劳动法保护之外的骑手,数量是否高达160万,现在还很难确定。但毋庸置疑,从传统的直接雇佣,到众包模式,再到注册成个体工商户,于平台而言,这是一个风险和法律责任不断切割转移的过程,外卖骑手自己要承担的风险在加大,换来的是平台的责任在减轻。


对此,美团、饿了么两大平台,在第一时间都进行了回应,明确表示“严禁诱导和强迫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以规避用工责任”。


但事实上,外卖平台所谓的令行禁止,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因为,外卖平台和海量的外卖骑手既然不存在直接雇佣关系,那么自然也很难约束下游的众包公司,去诱导骑手们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更何况,如此极端的用工模式,对外卖平台有利,它意味着风险的最小化。根据报道,因为信息不对称,注册个体工商户的操作,外卖骑手往往不知情,要证明存在“诱导和强迫”的情形,很可能面临着取证难的问题。


外卖平台的用工模式,一步步迭代到骑手们找不到雇主,甚至自己就是个体工商户的模式,说到底,还是平台之间基于压缩人力成本而竞争的结果。然而,平台卸下了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外卖骑手却陷入不受法律保护的局面,这无疑偏离了平台经济发展的初衷。


为了避免外卖骑手的权益受损,近段时间以来,多部门几次发文。比如7月发布的《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到,督促平台及第三方合作单位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支持其他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当然,考虑到平台经济下的用工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用工,所以,要求外卖平台像传统企业那样,为平台上服务的所有外卖骑手建立劳动关系,目前可能还不能一步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台可以当甩手掌柜,纵容甚至鼓励下游服务公司,将骑手注册成个体工商户。


平台应该意识到,外卖骑手背后的用工模式乱象,是粗放无序竞争的体现,这种无限压缩成本的做法,注定难以持续。长远来看,充分保障外卖骑手的合法劳动权益,探索出符合平台经济特征的用工模式,让他们告别维权难的困境,平台经济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林锦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160万骑手疑“被个体户”?平台...

外卖小哥未帮扔垃圾遭差评,权益保...

外卖平台不能靠“画饼”激励骑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