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招聘考试,交45元就能收答案“上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中青评论微信公号 任冠青 发布时间:2022-06-01 07:30

摘要: 招聘考试关乎社会公平,只有对每一起泄题、作弊事件加以彻查,揪出明处暗处的违规者,才能切实保障应聘者的合法权益,坚守诚信底线。

近日,安徽农商银行系统2022年社招线上考试疑似出现大规模作弊引发关注。网传截图显示,在名为“5.28安徽农商行⑤”的QQ群内,笔试开考六分钟后便有人发出答案,并称答案发出五分钟后没有付款的会自动踢出群。另有截图显示,“助攻团队”还会提供“作弊攻略”,教考生如何躲避双机位摄像头监考。


据财经网报道,有考生表示,相关人员在微博平台发布信息引流,称可付款45元加入上车群,并明确表示群里可以发答案。同时,多名报考人员称接到定向电话,对方指出可以助力考生“高分录取”“顺利通过考试”等。安徽农商银行机关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已报警处理,目前等待警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再做后续处理。


据悉,此次社招的招聘单位涉及安徽辖内74家农商银行,共计招考1594人。如果作弊现象坐实,无疑会给其他诚信应聘者带来极大的不公,为这场省级考试的公信力蒙上阴影。就像有考生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很多人都为考试准备了几个月,还有人专门辞职参加一年一次的社招。如果辛辛苦苦备考还不如别人轻松付款“上车”,笔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又何在?


1234.jpg


在相关调查中,舆论集中质疑的关键在于:答案是怎么来的?


这主要存在三种可能,一是招聘“枪手”在线答题,实时输送答案。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有考生就指出,考试前曾收到“助攻团队”发来的信息,询问“要不要上车帮忙”,相关文档表示:“每场考试安排两名公务员行测写手,两名专八英语写手,两名985硕金融研究生写手,分工合作又快又准”。


二是有银行内部人士泄题,同相关的培训机构共同形成了违规利益链条。这样的怀疑并非没有依据,毕竟,如果没有内部人员透露,一些考生又怎会在考前收到如此精准的定向电话和信息?既然有人泄露考生个人信息,那就很难排除“内鬼”泄题,把一年一度的招考工作做成一门“生意”。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相关机构纯粹是进行虚假宣传,打着提供答案的幌子骗取考生的“智商税”。


无论如何,这些操作都会削弱考试的公信力和公平性。所谓的“助考上车”,也不过是互联网语境下的一种话术粉饰,遮蔽不了违规作弊的本质。对涉事银行来说,本该公正公开的笔试深陷作弊漩涡,不仅难以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还可能让诚信状况堪忧的应聘者入选,为银行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对诚信应试的考生而言,作弊行为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如果他们知晓了“助考”乱象的存在,不仅会在情感上受到伤害,也会对努力备考的意义产生怀疑。


这两年来,由于疫情不时反复,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开始以线上笔试考察求职者。客观来讲,这一转变的确给监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让一些别有用心者找到了可乘之机。此次安徽农商银行系统虽然有一定的反作弊意识,包括启用人脸识别对考生身份进行核验,考中通过AI监考技术、人工远程监考等方式实时监控等,还是被不法者找到了“人为制造监考盲区”的空子。


对此,除了要不断升级技术防线,及时填补监考漏洞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惩处力度,提高违规和作弊成本。有“助攻团队”表示,其“从2020年春招开始大规模承接银行国企笔试,已经是第三年了,累计完成300+场笔试”。如果内容属实,那么其违规操作达三年之久、“插手”的笔试如此之多,还这么重视自我宣传,为何一直没有被发现并惩治?对于此次疑似大规模作弊事件牵连出的线索,有关部门还需深挖,让完整的利益链条得以曝光,使每一个环节的违规者都受到严惩。


若是作弊者被发现后只是被取消应聘资格,或是被拉入企业内部的招聘黑名单,恐怕不能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对此,不妨加强行业性管理,探索建立全行业的失信惩戒机制,让心存侥幸者有所忌惮。

招聘考试关乎社会公平,只有对每一起泄题、作弊事件加以彻查,揪出明处暗处的违规者,才能切实保障应聘者的合法权益,坚守诚信底线。

责任编辑:林锦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银行招聘考试,交45元就能收答案...

“首月工资800元”,无视最低工...

上海企业以韧性调整布局“疫情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