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国企拿出盈利的20%激励职工,下属产业化公司营收大增46%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邵未来 发布时间:2019-08-20 16:51

摘要: 从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海化工院通过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和不断地开发立足市场,成为了市属国

近年来,上海市国资委坚持完善国有企业正向激励体系,探索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协调、与创新转型相匹配、与市场规则相适应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采取不同路径和模式探索正向激励工作,分层分类推进,激发改革动力和创造活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白廷辉表示:“上海市国资委将推进落实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加大探索创新力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快构建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海化工院通过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和不断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成为了市属国企中的一家备受瞩目的企业。

 

先进的技术离不开背后的科研人才。一系列员工激励政策,聚集了人才,也壮大了企业。记者从市国资委了解到,上海化工院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试点,将激励机制遍及科研项目研究开发阶段、中试工程应用成果转化阶段、产业化应用阶段的全过程。同时,企业设立科研课题骨干津贴等薪酬激励、个人团队持股等中期激励、产业化激励基金、科技团队股权激励,多样化的激励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实施激励的首个年度,该科研团队及下属产业化公司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约46%。

   

“不同于软件开发,化工项目周期都比较长,必须经过一定的阶段。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年的项目,一定要让科研人员在其中有收获感。”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良君表示,转制逼迫着企业对接市场需求和行业需求,要不断提高研发效率,将科技研究推向应用。

   

石化产品的加工,离不开催化剂。好的催化剂,直接影响了石化产品的质量,也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从实现零的突破,到如今研发到第五代,上海化工院的聚乙烯催化剂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先进的技术支撑下,目前,其与中石化共同出资成立的上海立得催化剂公司也已成为远东第一大聚乙烯催化剂企业,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超过一半的业务量都在海外,跨国巨头的雏形已经显现。

   

“聚乙烯催化剂成果转化项目,化工院成了市国资委系统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尝鲜的企业,试点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收益分配激励,效果明显。”李良君表示,这些激励不同于传统的绩效激励,能够让研发人员实实在在感受到“奖励”。根据相关的规定,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可以用来给予团队奖励。“每年催化剂企业返给化工院的技术使用费,扣除必要的成本后,50%都用来激励团队。团队再根据个人贡献,拉开一定的档次,分到个人。每年兑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他说,这部分激励全部是工资以外的,大大提高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据李良君介绍,每年年底,企业盈利的20%都会相应作为现金激励奖励给团队,这部分资金占到企业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并且都是当年兑现,再由团队人员根据个人贡献进行分配。除此之外,在这家国企,每一个员工的职业年金比例也和自己的工作直接挂钩。“我们每年会有20%的优秀职工,获得更高的缴费比例。”

       

李良君表示,今后,企业还将谋求成熟的二级公司上市科创板。“我们还在研究新的激励模式。和员工事先约定,一旦产品研发成功进入市场,就能和化工院按一定比例进行转化分成。”

  

数据显示,目前企业有86%的人员为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核心人才,持续探索研发,始终保持在先进的技术领域,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摄 影:邵未来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这家国企拿出盈利的20%激励职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