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忘不了餐厅》:老年社工助力“忆龄杂货铺”顺利开张,认知障碍症老人不“闷”了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1-03-16 16:00

摘要: 为了让逐渐记忆衰退的老人更有价值与意义地度过余生,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凭借专业、智慧与仁爱,努力行动着。

2019年,一档以认知障碍老人开餐厅为视角的网综《忘不了餐厅》曾赢得高口碑与收视率。国人借此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本市,位于宝山区东北角的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是一家以收治失智失能老人为特色的养老机构,为了让逐渐记忆衰退的老人更有价值与意义地度过余生,一群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凭借专业、智慧与仁爱之心,努力行动着。


现实版《忘不了餐厅》,让老人动手动脑更动心


采访当日,正巧赶上本市养老机构刚刚恢复了预约探视规定。“闭关”数月的三福院老人们终于不用只和家人在云上面对面了。“可把我们老人给闷坏了。”社工部副主任冯婧怡笑言道。


回顾过去的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让老人们的活动领地受到极大的限制,而这直接导致他们的社会化需求和情感无法被满足。既然空间的边界无法打破,社工部就在“存量”上动起了脑筋。数月的筹备之后,去年夏天,一个集社会交往、职业体验等多维度的“忆龄杂货铺”就在失智中心一楼开张了。


“忆龄杂货铺”的场景打造透着浓浓的老上海气息,仿红木的货架上摆放着檀香皂、雪花膏、蛤蜊油、汤婆子等老人们年轻时最熟悉、喜爱的生活用品。而从营业员、收营员到服务员包括顾客,全是在院的老人们。在社工稍作帮助下,他们用仿真的货币进行有买有卖,快乐得不亦说乎。试运营后,杂货铺又升级增添了贩售咖啡的服务。“三元一杯”的忆龄咖啡还颇受三福院职工的喜爱,顾客群体不断扩大,令冯婧怡的首要之事是急招“店员”。


在三福院里,除了生活着中重度认知障碍症老人之外,还有一个更广泛的群体,他们的病情虽不符合临床标准上的认知症,却已有了明显认知功能上的部分缺失。“开始渐渐遗忘事情,或者是像小孩一样乱发脾气。”冯婧怡告诉记者,“忆龄杂货铺”项目就是特为这样一类老人设计的。在买卖东西中锻炼计算能力,在制作食材中锻炼记忆力和动手能力,在招呼顾客中,满足彼此的社交需求。“所有寓教于乐的认知训练都能有效延缓他们身体功能衰老的时间。如果能一直保持他们现有的情况,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杂货铺的“运营”成功,给予了社工部很大的信心,表示下一步还将筹划和设计多个互动场景,打造成“忆龄小镇”,让老人们能足不出户,就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


私人订制“小家”日志,为独特生命记录精彩


三福院的社工部成员是一群80、90后女生,大多都已为人母。从事老年社会工作多年,她们在“一手带小囡,一手‘带’老小囡”的经历中感悟到——人生的起点与终点,很多时候是互为镜像的。


“三四岁的小朋友在刚刚上幼儿园时,会有各种不适应。”出于社工职业的敏感性,社工们发现初入园的老人也会有同样的情况,“成年人因为身心俱全能很快适应,但对于老人来说,物理和人文环境都彻底改变了,再加上本身的认知障碍,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


睡不着、焦虑、焦躁,社工们不想只等时间来慢慢消磨老人身体上的各种不适状况,决定主动出击来做点什么。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的学科,她们的思考是通过外环境的改变来影响人的心境。


从去年开始,在社工部与失智照料中心联合推动下,针对认知症老人特点和需求对其居室和活动区域进行了软装修的改造,去除更多机构化的印记,加入 “家”的元素。于是,墙壁不再是呆板的白色,而已被刷成淡淡的紫色、粉色,无论是充满童趣的窗帘,还是精致悦人的鲜花盆景,抑或是一个柔软舒适的靠枕,都让人真心觉得,这是家,而不是一个机构、福利院。家属也被鼓励尽可能地把老人生活里常用熟悉的物品一同带来,比如床上四件套,老人喜爱用的杯子,还包括一些承载仪式感的物件,比如照片、光荣退休证等等。


如今的三福院,温馨之感处处洋溢,走进每一位老人的小屋,都独具个人色彩。当然,“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还不只是看得见的环境,失智中心的每一位老人,都有一本专属自己的“七彩耄耋老人生活日志”。在这本由社工部和照料中心共同设计的日志里,老人的过往人生、每个阶段的生活照片、康复锻炼记录、特殊的爱好及习惯等,有关他们的点点滴滴,都涵盖其中。


“从工作上说,日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老人,迭代工作方法与成效。”但冯婧怡觉得,它更有意义的价值是对于生命的观察与记录本身,“每一个‘活过、爱过、写过’的人生都格外精彩,值得赞美。”


责任编辑:李成溪,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我的打工人朋友|缘聚青年社工师事...

现实版《忘不了餐厅》:老年社工助...

年轻社工演绎老劳模杨怀远伉俪 —...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