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冶翟华:“雪游龙”背后中国测绘建设者的智慧与坚韧丨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系列报道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 发布时间:2024-04-23 15:38

摘要: 上海宝冶翟华:“雪游龙”背后中国测绘建设者的智慧与坚韧。

从空中俯瞰,有一条美丽的冰雪巨龙蜿蜒坐落在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小海坨山南麓,这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核心重点工程——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北京冬奥组委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雪游龙”。其全程长达1975米,垂直落差为121米,共有16个弯道。该项目由上海宝冶承建,是国内唯一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也是亚洲第3条、全球第17条符合奥运比赛标准的赛道。翟华就是负责项目测量团队的带头者。


在荒野的山上一住就是一两年


“雪游龙”坐落在山上,这条包含全球独具特色的360°回旋弯的赛道,是冬奥会比赛场馆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新建比赛场馆之一。



项目建设场地处在北京市延庆区一处森林景区内,离市区较远,海拔约1000米。翟华说,“我们平时住在这个山上,一住就是一年半。”山上的生活与世隔绝,到了夜晚,除了项目部有光亮外,周边一片漆黑。他告诉记者,连简单的理发,都是公司专门请师傅到山上给他们项目部职工集中处理。


还记得测绘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正值冬季,气温约零下15摄氏度,明显低于市区。面对恶劣低温,翟华带着测量队员们,全副武装,穿上厚厚的抗寒服。“二三十斤的测量装备背在身上,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歇息。”翟华回忆,他们每天至少往返上山测量作业两次。


一段时间后,抗寒服上满是泥泞,而随同抗寒服一起发放的保暖手套却往往保持崭新,原来在操作仪器时,队员们都会摘下保暖手套,以避免因戴手套造成操作失误,从而影响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在百万级别的坐标值中把控2毫米误差


翟华介绍,雪车雪橇赛道共有1300套夹具,为后续混凝土填充建设打造基础。这些夹具造型各异,甚至有九曲连环,无一重复,它们按照弯道间距2米、直道间距2.5米的原则,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坐标点和高程位置上。同时,夹具共计有150万组坐标值,在夹具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这150万组坐标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能超过5毫米,这是控制空间双曲面赛道建造剖面精度的重要依据。


赛道连续施工过程中,各重要节点都需经过IBSF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和FIL国际雪橇联合会的认证和审批。这就要求测量人员在施工期间不断进行测量放样和复测调整。翟华说,测量队员们为了确保第二天早上工程建设者能够进行绑扎钢筋等下一道工序,反复调整夹具特征点的三维坐标。


鉴于建设场地水电供应条件有限,他们借助自备手电筒进行照明,确保当天的数据测量工作得以完成。为了给后续的施工工序预留误差空间,他们把测量的精准度控制到偏差2毫米以内。最终经过检测,每次测量数据均符合业主的要求。


打破垄断的自主自强


翟华和团队成员深知,雪车雪橇项目被誉为冰雪运动中的“F1方程式”,对赛道建造精度要求极高。此前获国际认证的赛道共有15条,均在国外,国内无任何单位参与过此类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维。


翟华介绍:“我们运用GNSS、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及BIM等先进测绘技术,成功突破精密控制测量、支架加工检测、精密安装与实时监测、空间曲面三维检测等关键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精密工程测控技术体系,不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在“雪游龙”项目实施中表现出精准高效的特性,确保了测量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服务于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还在北京环球影城主题乐园标段五、衢州体育中心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验证了其在复杂造型建筑、城市雕塑、长距离隧道等领域测绘作业的普适价值。它们打破了国外在竞速型复杂人工剖面赛道建造测量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为中国及全球同类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借鉴。翟华说,“在‘雪游龙’的背后,中国测绘建设者通过自主研发,成功解决了赛道建造的高精度难题,彰显了我国测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围绕智能安装、智能制造、信息化建...

弘扬中华艺术,营造文化氛围,宝冶...

全国首个花园式垃圾焚烧发电厂落地...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