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从走进楼道就品到了!这个小区一口气打造了12个“公共会客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1-12-28 15:24

摘要: “家”的味道从走进楼道门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

住了十几年的小区,你能叫出自家所在楼宇3户邻居的名字吗?或许,这是如今很多商品房居民区共有的“陌生现状”。不过,在程家桥街道辖区内的嘉利豪园里,通过楼宇“公共客厅”的微改造,居民家不仅打开了房门,更让邻里间的心门也得以敞开。如今,18栋楼里有了12个“会客厅”,每栋楼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让“远亲不如近邻”的内涵在这里真正得以体现。


居民甘当“带头人”打造家门口“会客厅”


当你步入5号门大楼,是否感觉有些不同?是的,我们都期待一个温馨的家,期待安全整洁、舒适宁静的生活环境……如今,每一位步入嘉利豪园5号楼的居民都能在电梯口看见这份“居民公约”,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居民自治的力量。


各种应景的鲜花依次摆放,迎新的小装饰品随处可见,在5号楼的入户层,这里就像是一个被精心装饰过的“会客厅”。这些都出自居民之手。



居住在楼内的吴春晓正是“会客厅”的“带头人”。说起这些创意,她感慨万千。“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了,看着楼道里的墙壁一点点裂开,墙角慢慢发霉,台阶缺牙缺角,照明灯忽明忽暗,总有种破旧感。”吴春晓直言,谁不想让自己每天进进出出的“家门”变得漂亮些?于是,大家行动了起来。


“我就想着,先试试看,能不能把入户区域的这个公共空间美化一下。”吴春晓告诉记者。于是,拿着意见征询表的她挨家挨户敲开了楼里邻居家的门。



商品房小区普遍存在邻里之间沟通少的特点,在吴春晓的印象中,虽然在小区里住了十几年,但楼里能叫出名字的屈指可数。这次“会客厅”改造恰恰是一个好机会。



一来二去,家家户户几乎都打开了房门,不仅如此,一栋楼内还建了一个微信群,你出点子、我出想法。在“维修基金+居民众筹”的模式下,焕然一新的“会客厅”诞生了。


“可别小看这一幅画,一盏灯,位置和角度都是有讲究的。”吴春晓一语揭秘,原来,考虑到底层的潮湿,在装饰画的挑选上特地注重了防霉,而射灯的安装也是为了能让光照恰到好处地洒向整幅面积。


叩开房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门


对于居民而言,这看似点点滴滴的改变俨然是翻天覆地的。变得不仅是环境,还有人的沟通距离。“现在,大家都打开了心门,别说三户邻居的名字了,几乎家家都能喊得出。”吴春晓的一番话颇具有代表性。



其实,5号楼只是嘉利豪园“公共会客厅”中的一个缩影。如今,在这里的18栋楼房中已经有12栋楼都拥有了属于自己楼宇主题的“会客厅”,剩余的6个也在逐步启动。



取1和6的谐音和在“一楼停留”之意,16号楼被命名为“依柳楼”;9号楼则在底楼的公共区域挂牌了“先生的书房和太太的健身房”;14号楼则充分利用起了门口的公共花园,“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成为楼宇的主题……



可以说,一楼一个特色的“会客厅”都有着很美的名字。在焕然一新的楼道里,居民们时常一起做美食、绘画、做手工,“邻居们之间感情变好了,这里就像家里的第二个客厅,舍不得离开。”居民们表示。


让每一个居民都发挥“细胞”的作用


然而,“一楼一特色”仅限于此吗?嘉利豪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佳伟告诉记者,“我们认为特色不仅仅是外观上的,更在于每栋楼组的内涵。我们希望每一个居民都可以发挥‘细胞’的作用,使小区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据悉,在这些“会客厅”的更新过程种,楼组带头人一家一户了解居民想法、挖掘自治能人,热心居民担任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规划设计、征询意见、讨论修改。



“不仅仅单纯地考虑楼道美化,还要方便居民生活,停放非机动车、种花种草、儿童游玩设施这些居民需求都要有合理的布局。”居民区副干事长支成告诉记者。


楼道美化后,“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真正体现了出来。多年不走动的邻居现在成了彼此信任的“好帮手”:忘记关火就出门的小夫妻,将家门的密码告诉楼上的邻居,请他帮忙关火;小朋友放学没人接,邻居帮忙接回家并照看;大件快递没处放,暂放在邻居家里;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操作,年轻的邻居帮忙申请健康码、缴费……“家”的味道从走进楼道门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




摄 影:包璐影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家”的味道从走进楼道就品到了!...

我为群众办实事|270米的弄堂里...

上海全面推广试点参与式社区规划制...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