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万人忍受极端通勤,“打工人”的幸福不在路上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08 07:35

摘要: 在全国4个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5分钟通勤人口比重均值仅为69%。

对于打工人,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反映现实,也因此更扎心的了:我们不是在打工,就是在打工的路上。

12月4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计算了36个城市的单程平均通勤时耗、城市45分钟通勤可达人口比重、单程超过60分钟通勤人口比重。结果令大多数打工者心酸。

如果以45分钟以内通勤人口比重达到90%作为衡量城市繁荣、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在监测的36个全国主要城市中,45分钟以内通勤人口比重均值只有76%,远低于90%的目标值。

在全国4个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5分钟通勤人口比重均值仅为69%。4个超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离为9.3千米,北京的平均通勤距离则达到11.1千米。北京通勤时耗47分钟,是全国唯一单程平均通勤时耗超过45分钟的城市。此外,在36个全国重点城市中,共有超过1000万人正在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之苦,占通勤人口的13%。

通勤时间越短,越幸福,反之越痛苦。这是任何打工人都会有的体验和切身感受。每到讨论通勤时,会有很多方案提出来,主要是改善城市和城际交通,如大兴城铁、开通更多的交通线路,延长公交,包括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的运营时间、限止私家车出行、错开上班时间等,总体思路是“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

这当然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主要方式,但是,也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可能在短期内难以显示出巨大效果,并且能否一劳永逸地解决打工人的通勤困苦,也很难说。即便是90%以上的打工人达到了平均通勤45分钟以内(单程),也因此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公平、可持续发展,但对于打工人来说还是不幸福。每天打工花在路上的时间约2小时不只是个人体验不幸福,而且也失去了约2小时的工作或休闲时间,或者创造财富的机会,这显然是打工人乃至社会的多重损失。

过去,解决通勤问题主要是大力发展交通和实行科学的交通管理以提高通行效率,这也是一种路径依赖。其实,在这些路径依赖之外,还有其他的有效路径。如果以打工人花在通勤上的时间越短便越幸福作为另一个衡量标准,则零通勤的打工人最幸福。也就是,在家上班,而且在一些国家已经在实现了。

但在家工作有利,也有弊。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免除打工人的通勤痛苦,弊端是,与同事、领导之间不能面对面交流,会有人际疏离,打工人还可能不了解公司和单位的情况,以及无法参加集体会议、培训、技术座谈等。并且,工作效率和成果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争议话题。有人认为家里环境太好,容易懒散,工作拖拉,工作绩效不高,但赞同在家上班者认为正是在家工作能释放巨大的自我创造性和干劲,反而工作效率高,还能多出成果。

从技术的进步可以看到,信息时代,人们早就没有必要必须聚在一起才能工作。这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文明的延伸。当IT、网络、云计算、核心音视频技术上铺就了地球村的范畴和定义时,也造成了线上线下之分,以及完全可适用于线上的在家工作的条件。而且,技术的进步还会把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起来。有很多行业都适合于在家工作,如文秘、传媒、教育、游戏、金融、计算机、艺术和工艺等行业,以及一些科学研究,如文史哲和数学研究等。

当然,减少和解决通勤的痛苦还有其他方式,如发展小型公交飞机、利用计算机计算出行路线最近和时间最短的路线,同样可以缓减城市交通拥堵。实际上,今天最容易实现也最容易解决通勤痛苦的方式,就是在家工作。如此,将让这些行业的打工人通勤时间归零,也减少了其他行业打工人的通勤时。因此,可以让打工人的幸福多一分,痛苦少一分。

责任编辑:周甸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超千万人忍受极端通勤,“打工人”...

下上班时间超60分钟?别让极端通...

北上广深的上班族,你的通勤之路有...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