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展等你来|医学类书籍受热捧,心理学教授咨询译著出版流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0-08-16 18:15

摘要: 每年上海书展上,各出版社编辑们无疑是最忙碌的人群之一。

古色古香的老校门,仿佛把校园搬到了现场。每年的上海书展,上海交大出版社的展位都别具一格、十分醒目。


记者前去售书的午后时间段,读者客流量并不大,几位正在值班的编辑和营销老师,却全部站立。该社医学事业部主任、《中西医结合护理》主编王华祖拿着一本考研相关书籍,回答着几位大学生的专业提问。


“书展期间来到展位的读者,目的性都比较强,提出的问题也都非常专业。”王华祖介绍,今年,交大出版社展位一共有2000多种图书,其中新书有600多种,设医学、人文、科技、教育四个展区,“如果当天有相关活动,我们的编辑必须到岗,就是为了针对性地解答读者疑惑,其他时间则是轮岗。”




在自己负责的医学展区,《查医生援鄂日记》《新冠肺炎防治精要》《新冠肺炎疫情的行业影响及对策分析》等书籍,都摆放在显要位置。“查医生的日记很轰动,《新冠肺炎防治精要》则是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主审,我们上海几位专家联合编写,总体来看,非常受欢迎。”王华祖表示,医学与健康板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量、新特色,而护理正是发力重点之一,“前期选书环节非常重要,决定了一本书是否成功、是否会受欢迎。如何在医学科普板块做出特色、呼应读者需求,需要出版人潜心捕捉,找到合适的作者,让市民读了有收获。”


售书容易,如何为读者讲解、分析书籍的精彩环节,则需要相当的功力。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交大出版社特设的“读懂中国科技”专架,分为“对接国家战略”“科技改变生活”“智慧抗疫”“走出去精品”四个主题。


编辑曹文京负责教育展区,以各类教辅书为主。她告诉记者,“走出去精品”里面有不少大部头,都是已在海外出版但在国内难得一见的外文版科技著作。为了帮助场外读者了解书籍,展位一侧还设立直播台和朗读角,与古色古香的展位相映成趣。


近两个小时的体验时间段,读者的提问都很专业,记者没少麻烦“带教老师”帮忙。而就在体验即将结束之时,一位背着黑色双肩包的年轻人驻足在记者面前,目光巡视一周,提出了一个更专业的问题,“如果我想出版译著,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




针对译著是否需要购买版权,先翻译还是先确定书籍主题,什么样的内容更为吸引人;如果是自己撰写的著作,又该如何出版?在与现场的营销老师深入交流后,这位年轻人告诉记者,他是同济大学较为年轻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想翻译出版一些国外专著,也想把自己这几年的教学体会,整理成册出版。


“书展不仅仅只有摆在这里的一本本好书,非常热爱阅读的读者,还有作者、专家、教授等,也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场合。”这位年轻教授表示,早在公元前530年雅典就已出现书市,吸引了很多文化名人关注和参与,“书市为这些精英思想的散播、发酵、交弛、激荡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和氛围,上海书展也是如此,这是我来逛书展的原因,也是书展浓厚文化气息吸引我的地方。”


(题图右一为劳动报记者)

摄 影:王卫朋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我在书展等你来|读者素养越来越高...

我在书展等你来|医学类书籍受热捧...

高温预警下的书展周末:志愿者暴晒...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