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案件数逐年上涨,中小型民营企业高发,上海静安法院发布白皮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0-12-01 16:08

摘要: 2017-2019年,上海静安法院审理的劳务派遣案件逐年上涨,涉案行业分布广泛,岗位种类复杂多样。

你是“合同工”,还是“派遣工”?随着用工方式日益灵活,劳务派遣用工越来越普遍。日前,上海市静安法院发布了一份审判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2019年,该院审理的劳务派遣案件逐年上涨,涉案行业分布广泛,岗位种类复杂多样。白皮书还分析了该类案件的审理难点,并提出司法应对举措。


案量多了,诉请多元了,行业也复杂了


从案件受理数量看,2017年至2019年,静安法院受理劳务派遣案件82件,年平均受理案件27.33件。其中,2017年受理19件、2018年受理29件、2019年受理34件。案件受理态势稳中有升,其中2018年增幅较大,较2017年案件受理数增幅高达52.63%。


从结案情况看,劳务派遣案件中劳动合同纠纷73件,占三年结案总数的91.25%,


争议诉请日趋复合多元,80%以上案件均呈现出“一案多诉请”的情况,从单一关注薪资待遇转向职业发展、休息休假、福利待遇等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确认劳动关系、工伤保险待遇等,其中劳动报酬类诉请包括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以及年休假工资等。


那案件涉及什么行业?据了解,劳务派遣案件所涉企业行业分布广泛,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信息技术业、咨询业等,其中涉外资企业驻上海代表处的案件2件,中小型民营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仍是纠纷高发领域。涉案岗位类型广泛,从保安、快递员、车间工人、司机、销售人员到翻译、部门经理甚至总监,涉及各层级。由此可见,采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行业领域及岗位类型日趋泛化,已不局限于法律规定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


劳动者胜诉率高不高?数据显示,82件劳务派遣案件中,用人单位不服仲裁裁决起诉的30件,劳动者不服仲裁裁决起诉的44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起诉的8件。在36件判决结案的案件中,一审判决全部或部分支持劳动者诉讼请求的28件,占判决结案数的77.78%。由此可见,在劳务派遣过程中,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


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难点真不少


白皮书指出,部分案件中存在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操作不规范或规避法律规定等现象,也存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等原因导致的审理难点问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审判实践中,仍然发现部分单位未经行政许可或不具备法定的设立条件而开展劳务派遣业务,导致劳务派遣合同的效力认定以及劳动者劳动关系的归属存在争议。


超范围用工的情况较为普遍。劳务派遣用工为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上实施。但事实上,相当比例的用工单位并未严格遵循劳务派遣岗位的“三性”规定,在中高层管理岗位适用劳务派遣模式,导致其用工已实际超出法律规定的“三性”范畴,易引发争议。


劳务派遣期限短期化的现象客观存在。根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实践中,因种种原因,用工单位要求签订短期派遣合同的现象较为常见。


此外,派遣单位规避连续工龄认定的手段多样,还存在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混同现象,以及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连带责任的认定与分担尚需进一步明确等。


保护自身权益,法院建议派遣员工这样做


如何避免自身权益被侵犯?白皮书建议劳动者入职时应与派遣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用人单位、用工方式、劳动报酬等权利义务,特别要注意维护自身工龄利益。对于名为劳务派遣,实为劳务外包的用工模式要尤为警惕,加强自我保护。劳务派遣单位也应与用工单位细化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除明确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内容外,特别是对于用工过程可能产生的民事责任事先约定分担方式及追偿办法,降低事后发生争议和诉讼的风险。


此外,法院也提醒,在劳务派遣过程中,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均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在纠纷发生后,劳动者要积极理性地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不必要的诉讼和漫天要价的不良心态。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务派遣案件数逐年上涨,中小型民...

“娜”些案例|离职时年休假未休完...

劳务派遣合同怎么签,官方标准版来...

首页

顶部